第八百五十五章 都在做打算

风中的失落 / 著投票加入书签

69书吧 www.69shu.info,最快更新明末传奇最新章节!

    郑勋睿沉思了整整一天的时间了。

    桌上摆着调查署送来的情报,历史终于还是按照原来的轨迹前行了。

    杨嗣昌自杀之后,李自成率领的大军很快攻陷了保定府城,除开左良玉与贺人龙少数人杀出重围,绝大部分的军士要么战死,要么选择了投降,李自成在保定府城稍稍休整之后,立即率领大军进入到顺天府,目标指向了京城。

    二月底,李自成兵锋已经抵达房山,距离京城不足百里地了。、

    京城早就乱作一团,这一次是真正的乱了,朱由检急招驻守山海关的吴三桂进京勤王,期盼吴三桂麾下的关宁铁骑能够阻挡流寇的步伐,可是让朱由检没有想到的是,吴三桂以粮饷紧张为由,竟然没有马上答应,杨嗣昌率领大军抵御流寇的进攻,几乎耗尽了府库的银两,无奈之下的朱由检,只要找到京城的王公贵族捐钱捐粮,可惜响应者寥寥无几,就连嘉定伯周奎都哭穷,说是拿不出来银子。

    山海关的吴三桂,日子同样不好过,北直隶的大乱,皇太极已经知晓,他火速命令睿亲王多尔衮率领十万八旗军,抵达锦州和宁远,随时关注北直隶的局面。

    京城暗线送来的情报表示,朱由检已经陷入到绝望的心态之中,甚至在朝会上面面对文武大臣哭成了一团。

    对于朱由检这位皇上,郑勋睿内心里面没有多大的恶意,在他看来,朱由检是一个好人,但绝不是一个好皇帝,朱由检接下的是哥哥天启皇帝留下的乱的不能够再乱的摊子。想要很好的整肃这个摊子,让大明王朝继续维持下去,没有非凡的能力肯定是不行的。说的不客气一些,除非是朱元璋或者是朱棣这样的皇帝出现。看看有没有可能扭转局面。

    朱由检明显没有如此的能力。

    客观原因很多,小冰河时代,气候的逆转,频频的天灾,让本就是千疮百孔的大明王朝,摇摇欲坠、慢慢的沉入到海底去了。

    所处的地位不一样、身份也不一样之后,郑勋睿对朱由检的看法柔和了很多,朱由检就好比是一个小孩子。拼命想着支撑起来他根本无法承受的重量,结果他自己的身体被压垮了,轰然的倒塌还是如期而至。

    到了这个时候,一切都无法挽回了,李自成拿下京城是预料之中的事情,在这期间,后金的皇太极不会动手,他郑勋睿也不会动手。

    真正动手的时机,就是后金皇太极开始行动的时候。

    徐望华曾经提出来建议,郑家军可以考虑从辽南发动进攻。动摇大清国的根基,让已经在辽东集结的八旗军不敢轻举妄动。

    郑勋睿否定了这个建议,他很清楚。皇太极已经不会特别估计辽南了,一旦八旗军突破了山海关,占据了中原大片的地方,辽南的重要性就明显降低,就算是郑家军拿下了耀州、盖州和海州等地,威胁到铁岭和辽阳等地,恐怕皇太极内心也不是那么的惊慌了。

    何况郑家军拿下海州等地,需要一定的时间,究竟多长的时间还说不准。

    所以郑家军必须要北进。与李自成、皇太极在北方展开绝地大厮杀。

    郑勋睿知道朱由检是活不成了,一生高傲的朱由检。不可能忍受如此的屈辱,再说李自成也绝不会放过朱由检。他想到的是朱由检的儿子和女儿,可能的情况之下,郑勋睿还是需要挽救朱由检的儿子和女儿的。

    这个想法看上去有些傻,不过穿越的郑勋睿有这样的想法,也没有什么奇怪的。

    大权在握的郑勋睿,和很多人的看法不一样,朱由检的儿子和女儿根本就不是什么威胁,当初辉煌的大唐王朝,不也是有很多隋朝遗留下来的亲眷吗。再说已经准备登上权力巅峰的郑勋睿,也需要表现出来大度的胸怀,让天下人信服,朱由检的儿子和女儿没有什么罪过,何况他们的年纪都不是很大,尽管这样做在周延儒等人看来是危险的,是自找苦吃的。

    郑勋睿给依旧留在京城的商贾段宗奎下达了命令,若是李自成攻陷了京城,有可能的情况之下,尽量保护朱由检的儿子和女儿,这里面就包括皇太子朱慈烺、定王朱慈炯、勇王朱慈照、最小的儿子朱慈焕,长平公主朱徽娖,最小的女儿朱徽沁,也就是后来的昭仁公主。

    段宗奎是有能力完成这个任务的,当然郑勋睿考虑的非常细致,一旦李自成攻陷京城,那么京城必定大乱,到时候段宗奎自身的安全都不一定能够保证,怎么可能接应朱由检的儿子女儿,按照历史规律来说,朱由检不会杀自己的儿子,将几个儿子悉数送到了周奎和田弘遇的家中,而将其女儿杀害。

    段宗奎与周奎和田弘遇的关系都是不错的,能够想办法护全朱由检的儿子,但没有办法救得朱由检的女儿。

    段宗奎想要完成任务,唯有进入在大乱来临、京城被攻破的时候进入到皇宫之中,那样才能够真正的救下朱由检的儿子和女儿。

    仔细考虑之后,郑勋睿亲自写了两份信函,命令调查署速将信函想尽办法送到京城去,这两封信函,一封是给朱由检的,一封是给司礼监太监、内侍高起潜的。

    段宗奎只有凭着这两封信函,才有可能见到朱由检。

    郑勋睿做这一切事情的时候,并没有告知徐望华和周延儒等人。

    郑家军已经做好了一切的准备,陕西郑家军第三军四万人,全部集中到了潼关,山东郑家军第二军两万人,全部集中到了德州,南直隶郑家军的六万人,全部集中到了南京。

    这十二万人,就是郑家军即将北进的大军。

    皇太极同样做好了准备。

    睿亲王多尔衮率领的十万八旗军,加上驻扎在锦州、宁远等地的五万八旗军,辽东八旗军的总兵力已经达到了十五万人。

    皇太极本来打算亲征的,包括郑亲王济尔哈朗、范文程和洪承畴等人的劝阻,让他暂时没有亲征,毕竟北直隶的局势还在剧烈的动荡之中,最终情形如何,谁都是不知道的,若是大明京城真的被流寇攻陷了,那么八旗军就可以全部出动了。

    想必到了那个时候,镇守山海关的吴三桂,也无所适从了。

    多尔衮率领十万八旗军出发之后,皇太极就处于高度紧张的状态之中了。

    这一次的进攻,对于大清国来说至关重要,只要八旗军能够拿下山海关,打败进入北直隶的李自成,那么就可以顺利的占据中原,与南方的郑家军对峙,一旦八旗军占领了中原,辽南的位置就不是特别重要了。

    皇太极没有亲自率领八旗军与郑勋睿交手,不过他早就将郑家军视为大清国最大的强敌了,究竟鹿死谁手,那是需要经过惨烈厮杀的,但皇太极还是有着很强自信的。

    满八旗从白山黑水之中出来,不知道经历了多少的苦难,早就磨砺的如同尖锐的长矛,郑家军成立才多长的时间,而且都是以汉人为主,少量蒙古人充斥其中。

    皇太极骨子里是看不起汉人的,虽然他崇尚儒家文化,信赖范文程,但这不代表他看得起汉人,曾经无比辉煌的大明王朝,不就是败在了这些汉人的手中吗。

    汉人很聪明,这一点无可厚非,不过很多聪明的汉人在一起,那就会闹出来无数的故事了,这些汉人不能够形成合力,相互倾轧,为的就是自身能够争取到更多的利益,更大的权力,但满人就不一样了,虽说平日里也存在争权夺利的情况,可是到了关键时刻,满人是能够摒弃前嫌,团结一致的,汉人就做不到这一点。

    不说其他的,被皇太极册封为王的孔有德、尚可喜和耿仲明三人,在一起的时候都不能够做到团结,而是各怀心思。

    皇太极看透了这一点,所以骨子里他看不上汉人,也不会绝对的无条件的信任汉人。

    范文程是皇太极最为信赖的汉人,这也是经过了很多年观察的,在皇太极的眼里,范文程已经不是汉人,融为了满人之中的一员。

    至于说洪承畴,的确很有能力,但皇太极是绝不会完全信任的,哪怕是有范文程的推荐也是不行的。

    对待满人,皇太极的态度就不一样了,代善、多尔衮、多铎、济尔哈朗等满人之中的精英,在关键时刻,皇太极是敢于大胆信任的,他曾经毫不留情的整治过代善,但依旧对代善心存信任,大清国成立的时候,他册封的四大亲王,代善名列第一。

    皇太极每日里都关注辽东和北直隶的情形,他做好了亲征的准备,一旦大明京城被李自成攻破,则八旗军肯定出动,让皇太极困扰的是驻守在山海关的吴三桂,倒不是吴三桂有多么的厉害,而是山海关这座障碍的确不好攻破,大变即将到来,八旗军若是绕道进入到北直隶,时间上面不一定来得及,若是等到李自成彻底稳固了北直隶的局面,八旗军恐怕将失去进军和控制中原的大好时机。(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