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二十六章 巡阅江淮

芝麻汤圆 / 著投票加入书签

69书吧 www.69shu.info,最快更新辛亥科技帝国最新章节!

    第一百二十六章 巡阅江淮

    安庆职业中等学堂是大清十年新政中建立的新式学堂,柴东亮主政安徽之后将它改建成了一所技术类学校。清末新政十年学习西洋废科举兴西学,全国上下大大小小建立了五万多所中小学堂,入校学生由十年前的五十多万,激增到了七百多万。

    但是课程设置却极为要命,八九成都是文科和军事学堂,都是做官和打仗的学问,涉及实业的几乎没有。大清以举国之力兴办的新军和新式学堂却革了大清国的命。培养出来的人才都是搞政治和军事的,偏重于务虚,真正国家急需而且能容纳大量就业的实业人才却没有培养出来。

    学校毕业的人除了做官的学问别的什么也不会,可是大清各地衙门哪里能容的下这么多的学员?以武昌为例,张之洞的湖北陆军学堂毕业生一千二百多人,真正有官职的不过一百多人,剩下的军校毕业生都成了大头兵,他们接受了多年的教育却让他们去扛大枪,能不满心的怨愤?辛亥**头一枪在武昌打响也就不足为奇了。盲目扩招的结果是培养了大批满清朝廷的掘墓人。

    柴东亮带着杨士琦,俩人青衣小帽一副商人打扮走进了学堂,门卫也没有大惊小怪的拦阻,安徽各地学堂都允许校外的学生旁听,像柴东亮这样的人每天进出不知道有多少。

    “西谚云:‘天助自助者’。……英国人民,最富自助之精神,人人具勤勉奋励之心,而国家亦食其福,固举世最富强。专制国之所以腐败者,以人民受其压制,失自助之精神耳。今日国体共和,无复有恶政府之压制,凡吾国民,尤当知自助之必要也。”

    柴东亮和杨士琦趴在教室窗户上看,只见一个学生站着回答老师的提问。

    老师颔首再问道:“今日之世界,国与国之间最重要的竞争在哪里?”

    学生稍加思索道:“今日之世界,非国与国之间的竞争,而是国民与国民之间的竞争,集众民而成国,一国之兴衰治乱,视其国民之品行能力。故修身善行为爱国之本务。对己则修德、力学……对社会,则敬老慈幼、救贫济困……对国则纳税守法,卫国爱众。如此诚为好国民也。由好国民组成之国家,自然富强知礼为世人敬重,若有外敌入侵,则举国之国民皆知为何而战,故国战无不胜,若举国皆为奴才,奴才只知有主子而不知有国家,战则必危”

    杨士琦惊讶道:“此子见识不凡啊,当年甲午战败之后,日本首相伊藤博文便品评中国之人物,言李中堂以一人敌一国,安能不败?伊藤曾言:日本为宪政国,举国皆人才故强盛,而大清举国皆奴才,故有才化无才??此子年未及弱冠,就有这般见识,真是难得。”

    柴东亮笑道:“这公民课,是每个孩子都要上的,连小学生都要学习。中国百姓受专制之苦凡两千余年,即使给了他们权力也不会使用,而且文盲居多。我安徽改革教育,加大实业教育和公民教育,让年轻学生都知道自己身为民国之国民,有什么权力,有什么自由,权力和自由的边界又在哪里???中国自古不是顺民就是暴民,却少有理智的公民,而现代国家却不是奴才、暴民所能建设起来的???杏城兄莫笑,我这叫公民培养从娃娃抓起。”

    杨士琦淡然一笑道:“十年树木,百年方可树人,方今天下正是英雄并起之时,正是好男儿建功立业的机会,光华兄却在这里搞教育,岂不是舍本逐末?”

    柴东亮笑着道:“英雄自有人去当,我只求守一方平安就心满意足了。”

    杨士琦狡黠的一笑:“真心话?”

    柴东亮点头:“真心话。”说罢,拉着杨士琦道:“走,去别处看看。”

    后面是学生的实习车间,钳工学员拿着板锉在学习加工零配件,车工手脚飞快的调整变速箱,薄薄的带状钢屑卷曲成团,黑漆麻乌的铸钢件顿时变得光可鉴人。

    “这些职业学校的学生,出来就是合格的技工,月薪不低于八块钱,加上绩效工资,一个人就能养的起一大家子,学堂里的技工老师和其他老师拿一样的工钱,每个月不低于二十块,来学校上班都是做包车的。”柴东亮一边走一边讲解。

    中国自古只重视耕读,匠人地位低下,而柴东亮一下子把工人的地位提升到和学子同等,这令杨士琦感到很是新奇又隐隐有些不快???毕竟他也是读书人出身。

    参观了学堂之后,俩人在街上随便吃了点东西,杨士琦发现整个安庆都成了个大工地,几乎每走几步就能看见正在翻修道路的工人。泥土路和石板路统统被挖开,里面埋上下水管道,每条街上都在新建公共厕所,巡警不厌其烦的告诫百姓,不能随地便溺。

    杨士琦太知道中国人自扫门前雪的习惯,家家户户早上第一件事情就是把脏水倒到大街上,随地便溺更是形成了习惯,当年八国联军占领了天津,也修建了一批公共厕所,但是老百姓都不去,依然在街头找个犄角旮旯就方便了,最后洋兵是用刺刀逼他们养成了上厕所的习惯。

    除了公共设施在大规模兴建之外,私人办的工厂、学堂也在加紧建设,而柴东亮告示杨士琦,安庆还不算多,芜湖新建的企业才真正成了规模。

    看样子,柴东亮还真是打算守着安徽搞建设了,各省的都督要么在扩军备战要么在组党准备竞选,还有不少人讨小老婆包*戏子,好好的享受权力带来的好处。像柴东亮这样沉下心搞建设的,还真是凤毛麟角。

    “光华啊,袁大总统可是诚心邀请你当陆军部次长啊。你考虑的怎么样了?”杨士琦叼了口菜,一边嚼着一边问道。

    柴东亮笑道:“我这个人烂泥扶不上墙,而且对治军没有什么心得???你是知道的,我的安徽**军至今只有一个旅的规模,人数不过四千罢了。”

    杨士琦哈哈一笑道:“你甭哄我,你的兵都是按军官的方法在训练,四千中下级军官,只要一翻手就是四万大军。”

    柴东亮早就知道安庆有袁世凯的探子,这些事情想瞒住也很困难,所以也不惊讶,平淡的道:“四万?养不起,养不起啊。”

    杨士琦狡黠的一笑:“真的养不起?你有大把的银子修公路,修铁路,办工厂却无钱养兵?这话说出来谁信?言归正传,你当陆军部次长,就等于向中央表明态度,话说你这个安琥都督是安徽訾议局推举的,不是大总统简任,中央对你怎么能放心呢?你有长江水师隔绝南北,又有江浙财团和徽商为你谋划军需,安徽是中央要冲,两淮盐政之要害,你在这里厉兵秣马,大总统不生疑才怪”

    柴东亮对杨士琦好感顿时增加了许多,上次他提醒自己站队的问题,并没有南北门户之见。柴东亮听取了他的意见,拿出大把银子给南京临时政府买了个合法的身份,算是在安徽站稳了脚跟。这次又对自己推心置腹,把话都给说透了。

    “你别多想,我是泗州人,不想老家兵连祸结被打烂罢了,安徽有你这么一个都督,也是两淮百姓之福。你拿下了九江,江西都督李烈钧对你肯定是恨之入骨,你打了张勋,北洋众将也恨不得立刻起兵讨伐你???光华老弟,你可是腹背受敌啊如果再不接受中央政府的册封,恐怕祸不旋踵。”杨士琦边喝酒边慢慢的将柴东亮身处的危局慢慢道来。

    张勋虽然是北洋的旁系,但是他和曹锟是死党,而且在北洋众将中年龄比较大,人缘也不错。李烈钧则是铁杆的同盟会,在南方都督中威望也不低,这次打了张勋夺了九江,梁子结的可不浅。安徽又是南北要冲四战之地,稍有不慎就会被人围攻。

    但是如果到北京就任陆军部次长,安徽怎么办?就算是可以遥领安徽都督之职务,手下人时间久了难免会自成体系,袁世凯洹水钓鱼就是个例子,三年不能亲自领兵,北洋众将各个都成了气候。后来的段祺瑞当了陆军总长、内阁总理,也是多年不亲自掌兵,手下人也不再对他俯首帖耳,想让他们出征还得用好话哄着。

    柴东亮之所以一直没有扩军也是有这个担忧,现在安徽陆军讲武堂正在筹备阶段,未来的军官全部要在这里培训,柴东亮将亲自担任校长,军队实行参谋制度,所有的参谋和其他中下级军官都算是柴东亮的学生。

    这样军队就可以牢牢的掌控在手中,带兵的将领想作乱也不会有机会,否则手下人就会宰了他。而且没有参谋部的命令,将领也无法随意调动大军。

    但是,这起码要等一年后才能见到成效,这个时候离开安徽,危险性实在是太大了。

    “那依杏城兄之见,我该如何呢?”柴东亮恭恭敬敬的问道。

    杨士琦很享受他的态度,笑着道:“你将两淮的盐政交给中央如何?”

    两淮的盐政?

    天下财富半两淮,两淮财富半盐政

    这话在明清已经流传了几百年了,两淮的盐政一直是国家赋税的重点,《辛丑条约》给洋人的赔款盐税也是其中的大头。辛亥**之后,列强一直不承认南京临时政府,洋人税务司把持的海关干脆把赔款剩下的关余存进汇丰银行吃利息,柴东亮拿下安徽之后,两淮盐课的收入也自己截留了。

    洋人拿着关余不撒手,柴东亮拿着盐税也不给洋人,谁也不搭理谁。这下可苦了中央政府了,袁世凯当了大总统国库只有区区二十万银元,现在靠着向银行和钱庄借贷过日子。想像洋人借大笔款项,却没有东西做抵押。

    英美不肯借,日本倒是愿意,问题是袁世凯承袭了李鸿章的衣钵,北洋对日本人极为痛恨,再加上日本人借款要求拿汉冶萍公司做抵押,这更是袁世凯无法接受的条件。

    南京临时政府之所以顺利把权力移交给袁世凯,最大的原因就是财政已经破产,政府的工作人员盼星星盼月亮般希望早点把这个烂摊子扔给袁世凯,他们实在是玩不转了。其他人对权力交接无所谓,但是孙文是临时大总统,当然有些不甘心,他做了两手准备,如果袁世凯接受《临时约法》,那他就卸任让贤,如果袁世凯不肯,就整军备战和北洋一决雌雄。

    为了筹集军费,他曾经试着向日本人借钱,日本人提出的条件就是把汉冶萍作为抵押,中日合办。消息一传开,举国哗然,光复会元老章太炎更是在报纸上痛斥“实业凡他商业皆可与外人合资,惟铁矿则不可;铁厂容或可与他国合资,惟日人则万不可”,报界舆论纷纷,将负责和日本人谈判的盛宣怀,骂做汉奸、国贼。

    汉冶萍公司的股东开会,四百八十票全部反对和日本人合办,股东大会致电盛宣怀,,《汉冶萍公司中日合办草约》,至此正式取消。

    自打民国初肇以来,无论被围困在首义之都武昌的黎元洪,还是在南京的孙文,包括现在北京的袁世凯,最头疼的一件事儿就是没钱。

    中央政府每个月的花销就是两千万,而收入不过六百万,缺口极大。各省也莫不如此,只有柴东亮手里有大笔的美元和白银储备,银行发行的钞票通行南方各省,工业园区的订单更是加班加点都无法满足需要,而且都是先收代理商的定金、预付款然后才生产,所以财政并不感觉吃紧。

    两淮盐政,对于袁世凯来说就是救命稻草,指望着这个向银行团办理借款,而这个对柴东亮并没有太大的帮助。

    “好,两淮的盐政我交出去,但是有一个条件。”

    杨士琦笑道:“光华肯将盐政交给中央,什么条件尽管开口,莫说是一个,十个都行啊。”

    柴东亮笑道:“我想要个官当当。”

    杨士琦愣住了:“要官?也罢,除了陆军总长给不了你,其他的职务你随便挑”

    柴东亮笑道:“我要兼任江淮巡阅使。”

    杨士琦的眼睛转了转,然后哈哈大笑:“用盐政换一个巡阅江淮的名义,这买卖你可是要亏本啊”

    柴东亮笑而不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