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9书吧 www.69shu.info,最快更新倾宋最新章节!
大风吹卷着衣袖,也吹卷面面旌旗。整个钟山下肃然无声。
禁卫军在内层,神卫军在外层,将整个钟山英烈祠围的水泄不通。整个森然军阵露出了一个缺口,正对着上山的汉白玉石阶。而在石阶的两侧,十多名黑衣汉子负手而立,目光炯炯。虽然他们看上去高矮胖瘦各有不同,远远没有外层的军队精神整齐,而且手中没有拿任何家伙,但是周围的士卒用眼角斜光看向他们的时候,都是带着敬畏之情。
这些都是从六扇门和锦衣卫中遴选出来的内家高手,外表看上去平平无常,但是只是在这里一站,就有不动如山岳的气势。由他们构成内层防线,也是为了确保万无一失。
南京城的民众早早地都已经出了城,站在风中看着眼前的景象。一排一排的明军将士岿然不动,而整个英烈祠前,以往的招魂白幡换成了象征大明军队的赤色龙旗。
虽然朝廷在之前一直没有以官方的形式发布过任何消息,但是北地的消息早就不胫而走,再加上直道、官道和运河上时不时出现的粮队、马队以及大队士卒,都在表明一个事实,北伐就在左近。所以当朝廷昨天就开始布置场地的时候,整个南京城就像炸了锅一般。
朝廷之前已经在钟山举行过几次祭奠英烈的祭祀了,所以百姓们都明白其中的规律,纷纷大早晨起来就占位置。
“咚咚咚!”南京城中的鼓楼响了三声。
鼓声还没有平息,南京城玄武门上的牛皮大鼓也被敲响,鼓声震彻。
最后一声鼓响,钟山英烈祠前的那一面鼓也被“咚咚咚”敲响,同样是三下。
或许是因为钟山这鼓的距离更近一些,所以刚才的鼓声显得甚是悠远,而这钟山的鼓声则听得更加震撼人心,让所有的将士和百姓都轻轻吸了一口气,齐齐将目光投向城门方向。
这一次不比春耕大典,也不比祭奠英灵,大明禁卫军几乎是拿出了最大的排场。两队银甲轻骑率先出城,紧接着如同浪涛向两侧分开。拱卫着中间身披黄金铠甲的重装甲骑。
叶应武并没有乘坐辂车,而是在百战都铁骑的护卫下,同样骑在马上。来自西域的高头大马低低嘶鸣,虽然这算不上汗血宝马,但是战马浑身体毛棕红,没有一丝杂色,绝对算得上上乘良马。
当叶应武出现的时候,周围等候多数的百姓同时爆发出欢呼。而叶应武也冲着他们点了点头,缓缓策马向着钟山走去。
随着叶应武走过,道路两侧手持赤色龙旗的明军士卒也陆续站定,昂首挺胸、目不斜视。
当叶应武走到钟山下的时候,鼓楼、城门以及钟山英烈祠的大鼓再一次咚咚咚响起。而礼部尚书陈宗礼一身正统大明赤色官服,站在汉白玉石阶下,见到叶应武下马,急忙迎上去:“礼部尚书陈宗礼,参见陛下。”
“陈爱卿请起。”叶应武伸手虚扶一下。
陈宗礼直起腰杆,让开道路,朗声说道:“还请陛下登山祭天。”
叶应武顺着他手的方向看向钟山。叶应武虽然不是第一次来钟山,甚至不是第一次在钟山祭天,不过实际上并没有上山几次。大明通过各种各样的渠道宣传渲染,将钟山塑造成一座神山,不只是大明的社稷坛在上面,象征大明军魂的英烈祠也在上面。
所以除非是国之重典,否则一切祭祀都在钟山脚下进行,面向钟山祭祀,而不是站在钟山顶端祭祀。包括春耕大典,也是在钟山脚下进行的。
相比于叶应武登基大典的时候,现在的钟山经过后来的不断基建,已经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除了伫立在钟山顶端的大明天坛,沿着钟山山体,英烈祠、祖庙以及无数大大小小的英烈墓碑依次排列。再加上钟山周围青山环绕,浩浩大江在青山下奔流东去。
这里是钟山,是大明南京城的象征,也是整个日月大明王朝的象征。
所有的墓碑整齐排列,有如沿着山体展开的队列,他们生前曾经为了大明浴血厮杀、死不旋踵,牺牲之后也享尽哀荣,葬于此山之上,眺望大江、眺望南京城,也眺望蒸蒸日上的大明王朝。
因为这里大多数的墓碑都是衣冠冢,有的甚至只是埋下来将士战死处的一抔黄土,但是当人看到那墓碑上红色勾勒的大字时候,还是会想起这一个个曾经鲜活存在的生命,想起那一道道在血火中拼杀的身影。
叶应武拾阶而上,身后禁卫将士和官员们都保持缄默。
英烈祠和大明祖庙分列左右,寓意为大明拼杀的将士英烈,身份地位等同于大明列祖列宗。而在这两座庙宇中间夹着的道路,便是直通山顶天坛的道路。站在英烈祠前的礼部官员将手中香递给叶应武。
叶应武接过来,先行左转,走到英烈祠前。
英烈祠正中间供奉的是前宋岳武穆王,仿照西湖栖霞岭下岳王坟武穆王造像而塑造的武穆王按剑坐像,正在英烈祠中央。武穆王目光炯炯,直对着前方,如果这造像是活人,他能够清晰的看到洞开的大门外面,万里青山大江。
而在武穆王的头顶上,“尽忠报国”四个大字铁钩银划。
而在这巨大造像两侧,是无数的牌位,包括自秦汉以降青史留名的名臣大将,从秦朝的上将军蒙恬到前宋坚持北伐的韩侘胄,数百文武的牌位,都在此处,与其说他们是群星拱月,倒不如说是和武穆王相映成辉。
叶应武默默看着武穆王,也看着这周围的所有牌位,轻轻呼了一口气。深深的一躬身,然后将手中香插入香炉当中。
所有的官员和禁卫都跟着叶应武的身影,深深躬身。
陈宗礼无声的做了一个请的手势,叶应武跟着他的脚步走向山顶天坛,而所有的禁卫和官员都在英烈祠前等候。
祭天用的极品都已经摆好,叶应武伸手按着佩剑,向下俯视。
钟山下,黑压压的人都面对他这个方向,抬头看着,看着这苍天。
这一刻,钟山仿佛就是天地支撑,站在钟山上的叶应武,就是大明的天!
陈宗礼缓缓展开祭文,开口朗读。
这祭文叶应武之前有所过目,所以并没有怎么在意,更何况她现在更在意的,已经不是祭文说什么,也不是周围的江山风景如何。
英烈祠的香火在袅袅升起,无数的军民在山下翘首以待。
叶应武闭上眼睛,深深吸了一口气。
三百年,三百年的等待,三百年的夙愿,三百年的梦想,就在今朝。
自己来到这个时代这么长时间,终于等到了这一天。在北方阴云笼罩下生活了三百年的华夏,也终于等到了这一天。再也不会有本来应该发生在十年之后的崖山十万军民蹈海,再也不会等到百年之后才有淮上布衣揭竿而起重开两宋天,再也不用等到汉人第一次被异族征服才知道屈辱的滋味!
三百年来,山河万里,多少遗民泪尽胡尘里,以至于看到有南方使者前来都会忍不住上前问询“王师几日能归”。
三百年来,大江南北,多少将士前赴后继,只为了不再受屈辱和压迫。只为了保护身后这一方最后的华夏净土,只为了保护父老乡亲和自己的妻儿老少!
三百年来,多少文武忠贞之士为了这个宏愿,和敌人拼搏厮杀、和对手斗智斗勇,最终就算是化为一掊黄土都要守望这一方天地,将自己彻底融入万里山河当中!、
原本晴朗的天空,已经被云朵遮挡了太阳,大风呼啸,早就没有了春风应该的温柔细腻。仿佛成千上万战死的英灵在天空上舞动、咆哮;仿佛三百年来所有壮志未酬之士都在那九霄之上看着钟山;仿佛千年来所有华夏文武豪杰,都在冥冥之中默默凝视,凝视着这三百年来华夏民族的再一次浴火重生,再一次崛起!
日月大明,普照世间。
虽然陈宗礼已经年迈,但是从老人口中发出的声音依旧洪亮,声振林樾。一字一句,重重敲打着每一个人的心。整个钟山上下,只有陈宗礼的声音回荡。或许是因为山势的缘故,或许是因为有如神助,即使是站在山脚下,甚至都能隐隐约约听见这来自山顶的声音。
“······故大明吾皇陛下辞曰:千秋耻,终当雪,中兴业,须人杰。便一城三户,壮怀难折。多难殷忧新国运,动心忍性希前哲。待驱除仇寇复华夏,还燕碣!”
(作者按:化用《西南联大校歌》下阕)
风中,声音洪亮,字字如雷霆,敲打心田。
隐隐的,有人在低低哭泣。
陈宗礼缓缓收起来祭文诏书,放在供桌上,然后冲着叶应武一拱手,缓缓退下。叶应武猛地一把抽出腰间佩剑。就在此时,一直被云朵遮挡的太阳突兀显露出来,点点如流水倾洒在剑锋上,转瞬间就变为光芒万丈。
叶应武面向北方,面向滚滚长江,面向万里山河,朗声喝道:
“北伐!”
“北伐!”英烈祠外,无数的官员和将士同时高声喝道。
“北伐!”整个钟山,整个南京城,都被这震天动地的呼喊声淹没。
大明永乐二年三月廿六日,大明皇帝叶应武于南京城外钟山祭天北伐。
————————————————————
“轰轰轰!”轰响的炮声将整个天地都淹没。
站在大河南岸已经听不到除了这炮声之外任何的声响。大河对岸滚滚烟尘升腾翻滚,蒙古人经营许久的各处营寨都被这烟尘彻底笼罩。蒙古人显然也已经知道对岸进攻在即,所以在明军炮兵出现的时候,营寨中驻扎的军队就陆续拉出营寨,向北侧迂回躲避。
明军炮兵并没有因为蒙古鞑子只有少量人留守在营寨就手下留情,因为蒙古鞑子打得算盘显然是等着明军渡河开始,再依托这些营寨固守,所以炮兵们绝对不介意将这些营寨全部从地面上抹去。
这已经是炮击的第二天,对面的营寨几乎快看不出来曾经存在过的痕迹,而在对岸两侧山上蒙古人修建的堡垒也都已经坍塌。
站在山坡上举起千里眼看向对岸,江镐抿着嘴一言不发。而站在他旁边的尹玉握着刀柄,这位一向以沉稳冷静著称的大明将领,现在显然也有些焦急,手微微颤抖,眼眸之中散发着滚滚杀意。
“朝廷的旨意还没有下来么?”江镐放下千里眼看向身边。
尹玉摇了摇头。
明军炮击了两天,一来是为渡河做准备,二来也是想等到朝廷的旨意。毕竟北地前锋送来的情报,天武军早就已经收到了,所以江镐和尹玉都很清楚,现在不能再等下去了,如果天武军一直在河南虚张声势的话,不啻于反而将两淮军和山东的侧翼暴露给了逐渐收缩防线的蒙古鞑子,而且也意味着将会留给蒙古鞑子充足的准备时间坚壁清野。
“这一次到底是怎么了。”江镐狠狠一挥拳。
“朝廷也有自己的苦衷和考量。”尹玉低声说道,冲着江镐使了一个眼色,周围将士众多,江镐这样抱怨的话,未免会扰乱军心。
江镐点了点头,当下里只是站着看向大河对岸。自从上一次叶应武视察天武军排练并且大发雷霆之后,江镐仿佛就像变了一个人,不再急功近利,总是想着怎样铤而走险取得胜利,而是开始认真学习兵法、研究练兵方略,同时加强对于天武军的操练,终于使得原本有些安逸享乐的天武军再一次变成了一群嗷嗷叫的饿狼。
现在这些饿狼就在山坡下整队,而大明水师的战船也在上游和下游集结。可以说只要朝廷的命令送达,天武军可以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直接突破河防。
尹玉无意识的轻轻跺脚,此时此刻就算是一向沉稳的他,也快忍受不了内心的煎熬了。一百年前,就是在这个地方,宗泽老将军高呼三声“渡河”,含恨去世。数十年前,就是在这个地方,端平入洛的宋军被突然掩杀的蒙古骑兵杀的落花流水、一溃千里。
现在到了大明了,江镐和尹玉不想成为又一个宗老将军,天武军也不想成为端平入洛时候的宋军。
隆隆炮声依旧在回响。
但是所有人都听见了在这炮声中一丝别样的声音。
马蹄敲打大地,清脆而急促。
十多名传骑飞快从南方而来,直冲上江镐和尹玉所在的山坡。山上的将领们、山下的士卒们,在这一刻同时屏住了呼吸。
传骑上气不接下气的吼道:“陛下诏书,北伐!”
诏书递给江镐。
江镐伸出双手接过来。
周围所有的将领同时轻轻呼了一口气,而不知道什么时候,尹玉的眼眶之中已经有晶莹的泪水打转。哭泣之声远远近近,隐约可闻。不过在江镐缓缓展开诏书看完之后,所有的人都已经止住了声音,挺直腰杆。
泪水擦抹干净,手按住刀柄。
江镐的手有些颤抖,不过还是以刚强的步伐转过身,一把抽出佩剑。
剑锋直指对岸!
“渡河!渡河!渡河!”江镐大声吼道。
“渡河!”尹玉第一个冲下山坡。
将领们手忙脚乱提着佩剑向山下跑。而炮声在这一刻已经平息。
只有江镐和尹玉的呼喊声在风中回荡。
百年之前,为这国家、这江山耗尽最后一丝心血的老将军高呼三声“渡河”却只能溘然长逝。百年之后,这个梦想,终于到了实现的时候。
“渡河!”将领们纵马冲入自己队伍中,一面面将旗升起来。
而上游和下游待命的水师运输船同时向这边而来,白帆在风中鼓荡,护卫炮船再一次将炮火倾泻在对岸。
江镐手按佩剑站在山坡上,看着滚滚前进的军队。
三百年北伐的夙愿,百年渡河的梦想,在这一刻终于变为现实。
在那一刹那,江镐仿佛听到了来自百年前刺破时空的声音,仿佛看到了百年前那高高举起却只能无力放下的手臂。
“渡河!渡河!渡河!”
所有将士高吼着跑向河岸。
“渡河!渡河!渡河!”
此情此景,怎能不让人热泪盈眶?!(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