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9书吧 www.69shu.info,最快更新楚风最新章节!
秦国的起耕大典,照例举行,作为耕战立国的西域大国,从建国伊始对于耕种格外的重视,尤其是最近几年,随着秦国东出,对于粮食的消耗,日益巨大,对于农耕的重视,也是日益的深入。? ??
下地种粮与上阵杀敌一样,都能够得到相应的爵位,作为秦国的当家人,秦武王嬴荡自然是身先士卒,率先垂范!虽说起耕大典的神牛,已经被众人吃了肉,好在这起耕大典有了孟说的主持。
往年的时候秦国百姓,官吏,从四面八方赶来,为的就是能够一睹神牛的风采,今年虽说神牛已经没了,不过这徒手杀死神牛的猛士,还是值得一睹风采!
起耕大典在有条不紊的进行着,为了表示对于秦国的尊重,东方诸国,照例会派出使者,前来道贺,就在各国使者络绎不绝,进入的咸阳的时候。
秦军的蓝田大营之中,一切都在有条不紊的筹备着,有了先前袭击巴蜀的成功案例,秦国对此更是深信不疑,崇尚功利主义的秦国,相比于东方诸国而言,根本就没有布堂堂之阵,邀正正之旗的想法。
草原上的虎狼,为了胜利往往是不择手段,秦军打算趁着起耕大典的时刻,借此麻痹东方诸国的心思,农耕时代,一年的收成,往往都是靠春天左右的。
历来春天的时候,极少有国家动战争,不过随着礼崩乐坏,战国时代的到来,一切都在生着潜移默化的改变,为了胜利,各国或多或少的,都改变了自己的战争法则,为了胜利,战争的形态也是越的多样化,细致化!不过这春天耕种的时候,还是极少动战争。
随着战争频率的增加,消耗的粮食,也是日渐增多,如此一来,粮食的多寡,将关乎整个国家的未来。
不过秦国的行动,并未逃出东方诸国的眼线,对于秦国东征的消息,早就不是什么秘密,唯独时间尚且没有定论,众人思索着战争开始的时间,自然不会是开春时节。
越是想不到的事情,越是容易生,在东方诸国还在揣测,秦国何时起进攻的时候,秦国人已经亮出了自己尖牙利爪,暗地之中,军队已经开始开拔。
不过就算所有的人都已经熟睡,依旧还有一些不曾睡熟的人,这些人虽然少数,但是正是因为这样的人存在,这个世界才能够变得异常的丰富多彩,楚国的秘密英雄们,已经将秦国的所有动向,一股脑的了解清楚。
楚太子熊横看到手中的密信,心中思量着对策,如何能够有效的阻止秦国人的攻击。楚太子熊横将眼前的局面,一五一十的说给‘玉蝴蝶’听,对于眼前的局面,‘玉蝴蝶’并不想牵扯太多,东方诸国的事情,不是自己一个小小的游侠能够左右的!
但是面对楚太子熊横如此情真意切的请求,自己也是无法拒绝,这天下的苍生,本没有什么过错,若是任由秦国胡作非为的话,岂不是助纣为虐,想到这里‘玉蝴蝶’还是答应帮助楚太子熊横,一道解决这个难题。
话说阿大等人,根本就不是秦国人追查的对象,所以众人十分轻松的离开了咸阳,尾随着楚太子熊横等人的身后,此刻也已经追上了众人。
楚太子熊横看到手下一下子,有了如此众多的帮手,这心中也算是更有了一些把握,楚太子熊横带领众人,直奔韩国,想要将这些事情,尽快的告知韩国,希望韩国能够做好应对的准备。
楚国的昭阳已经在年前的事情,在洛阳安顿了下来,目的便是为了能够及时掌控秦国人的所作所为,楚太子熊横自然知道此人的存在,眼下除了提醒韩国加强防备之外,更重要的一点,还是趁着张仪的离去,秦国连横缺乏相应的人才,再次谋求东方六国的合纵。
按理说此番若是楚国与秦国针锋相对的话,秦国未必能够占到多少便宜,不过让楚国无法容忍的,便是这两虎相争,必有一伤,东方诸国若是趁势而起的话,不管是楚国还是秦国,都无法预测未来的局势。
尤其是楚国,千里之地,物阜民丰,多少国家都恨不得能够到这鱼米之乡,好好的享受一番,所以楚国在行动的时候,不光要考虑如何应对秦国,更重要的还是如何防备,东方诸国的袭扰。
为了自身利益的考量,所以在秦国历次东出的时候,只要不是严重损害楚国的利益,楚国多半的时候,还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也难怪,这秦国地处西域,本来就缺衣少食的,谁当家都不容易,所以楚国的君臣,对于秦国这心中,多半还是能够理解的!
土地贫瘠,根本就无法产出多少粮食,再加之这些年,二十等级军功爵的推行,又吸纳了数百万的东方移民,土地狭窄,人口众多,所有的一切,都已经成了制约,秦国展的绳索。
楚太子熊横思量着如此与昭阳联系,此番宜阳不同于其他地方,此地便是天下的心腹,说白了,若是依照人体来说,这宜阳便是人的肚脐,若是这肚脐被秦国人的占据的话,所有的国家,都会受到秦国的影响。
别看此时宜阳在韩国的掌握之下,起不到多少作用,那是因为韩国的君臣,在法家术派申不害的改革之中,崇尚权术,不能好好的改善国计民生,改革如同过眼云烟一般,当年的小霸王,此时也变得毫无战斗力。
宜阳在他们的手中,根本就没有多少价值,不过这宜阳,一旦被秦国人掌握的话,后果不堪设想,秦国虎狼之国,国力强悍,带甲百万,自然不是韩国这样的国家可比。
宜阳一旦被秦国人占据,秦国人东可以进攻齐鲁,北上可以袭击燕国,赵国!魏国的国都如同秦国人嘴边的肥肉,想什么下口,完全就在秦国人的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