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四十二章 羌笛弄情

丫丫不学语 / 著投票加入书签

69书吧 www.69shu.info,最快更新滴血瞳最新章节!

    单单听听这阴羌的话,也让人觉得后背发凉,要说他为了拓跋珪也算是鞠躬尽瘁,但是没有想到,就是因为知道的事情过于复杂,反倒落了个如此的下场,这拓跋珪的心肠真不是凡人之心,想想那剥皮的情形,便让人从脚心就开始发凉。

    阴羌的身形就在我们的面前逐渐地凝实,他的整个人影在这空气当中也逐渐地显露了出来,这老者虽说眼窝深邃,鼻梁高挺,长得还颇具异域风情,但是不可否认的是,他整个儿看起来却仍旧是慈眉善目,俨然一副长者的形态。

    “老前辈,我们不是拓跋珪的走狗,吾乃阴曹陆判官坐下嫡传弟子,因身具‘六道轮回诅咒’特来此处,想借那随侯珠一用,还请老前辈指点迷津。”我双手抱拳,朝着这老前辈施了一礼,却没有想到阴羌的两个瞳孔就在此时猛然间亮了一下,顿时把我和崔明丽从头到脚打量了一番。

    “你们当真不是拓跋老狗的人?你们当真不是要来加害于我?”他显得很是激动,声音也就在此时开始变得颤抖了起来,三尺的美髯就在此时也抖动着,俨然“一条瀑布挂前川”!我和崔明丽用力而坚定地点了点头。

    但是我害怕他仍旧不相信,于是,我把自己的上衣一一地脱掉,“老前辈,您看……”随侯珠散发着华光,把这地宫都给照亮了,自然也把我胸腔上面的这个“六道轮回诅咒”照的无比的清晰。

    阴羌看着我胸前的这个诅咒,忍不住大吃了一惊,他的身影也开始颤抖起来。

    “冤孽啊,冤孽啊,后生,你定然是阻碍了一些想要登入天道,长生不老的人,所以才会遭受如此的诅咒,嗨,有些人希望一步登天,妄想与天地齐寿,殊不知,人心才是最可恶的,尤其是不自量力之人啊——”阴羌老者长长地叹息了一口气,也就在此时,他转头看向了崔明丽,崔明丽冲着他施了一礼。

    “老前辈,晚辈斗胆向您讨教此阵隐匿之术,在那地砖之上,布满了鎏金线虫,倘若我们贸然踏上的话,肯定会成为其他的这几尊‘肉身佛’之情形,敢问老前辈,若是想解开他身上的诅咒,需要怎么做呢?”崔明丽态度诚恳地问出这些话,与此同时,阴羌冲着她微微点头。

    “好伶俐的丫头啊,敢问你师承何人?”听到了阴羌这么问,崔明丽便回答说,“我乃是崔钰崔府君嫡传弟子,有冒犯老前辈的地方,还望老前辈多多见谅。”

    阴羌捋着自己的胡须,便又爽朗地笑了一声,“好,我老朽已经死了这么多年了,既然你们两个不是拓跋老狗的人,我也就放心了,能在此处相见,也算是我们有缘分,我便告诉你们……”

    我和崔明丽聚精会神地听着他往下说着:之前他在布置此阵法的时候,着实选取“鎏金线虫”,但是这阵法也是有疏漏之处的,换句话来说,这鎏金线虫也是可以控制的。

    崔明丽深吸了口气,“怎么控制,还请老前辈不吝赐教?”阴羌便深吸了口气,“其他的不说,丫头,你刚刚的招魂舞可着实很厉害,其实,要控制这些鎏金线虫,也并不是难事,但也是需要用秘术来控制的,而控制这鎏金线虫的秘术,便是傩舞……”

    “傩舞?”崔明丽看了我一眼,“刚刚我可以感受到老前辈的暗示,明明是告知我巫舞,怎么现在又变成了傩舞呢?”

    这阴羌笑了笑,伸出了手掌,随后,一支笛子便出现在他的手掌当中,我仔细一看,那正是一支羌笛。

    羌笛也被称为羌管,是我国古老的单簧气鸣乐器,已有2000多年历史,流行在四川北部阿坝藏羌自治州羌族居住之地。羌笛两管数孔,以前五孔,现在多为六孔,用当地高山上生长的油竹制成,竹节长、管身较细,生长在海拔3500-4000米的地方。双管并排用线缠绕连结在一起。终身全长13~19厘米,管口直径2厘米左右,笛管上端装有4厘米长的竹制吹嘴。

    吹嘴正面用刀削平,并在上端约3厘米处,用刀切开一薄片作为簧片。羌笛音色清脆高亢,并带有悲凉之感,主要用于独奏,有十余首古老的曲牌,乐曲内容相当广泛,主要是传达羌族人的思念向往之情。

    然而,这确是一支玉质的羌笛。“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玉笛凌秋韵远汀,谁家少女倚楼听……”

    阴羌老人悠悠地吐出了这句话,下一秒,他把羌笛慢慢地放在了自己的唇边,而后,唇瓣微动,便开始吹奏起一首十分苍茫而悲凉的乐曲。

    羌笛与笛有很大的区别,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古书有云:"近世双笛从羌起,羌人伐竹未及已,龙吟水中不见已,截竹吹之声相似,故本四孔加以一。"

    由此可以知道:羌笛在汉代就已经流传于甘肃、四川等地了,并且可以推之当时的羌笛是双管四孔羌笛。羌笛在唐时,是边塞上常见的一种乐器,经常出现在唐代边塞诗中,值得一提的是,羌笛并没有出现在唐代的"十部乐"中。

    可见,羌笛在唐时只是边塞中所见的乐器,并未正式进入唐代宫廷或军队,只是少数民族或是军队中的兵士所用的一种自娱自乐的乐器。

    唐、宋、元、明各代文人的诗歌中常见到关于羌笛的记载。现在在四川茂汶羌族自治县及黑水县一带的羌族地区,仍旧可以看到这种具有唐宋遗风的乐器,它们是用两支同样长短的油竹制作,管体被削成方柱形,绑扎在一起。

    每只管的上端,置有一个带竹簧片的吹管,竖吹,规格有17厘米及19厘米两种,音色高亢而略有悲凉感,是人们在喜庆丰收,过年过节劳动之余常用的主要乐器。亦是小伙子向姑娘表达爱情的一种方式。

    赤布苏、沙坝地区的羌笛,是秦汉战乱年间由南迁的羌族人,从西部地区带来的。据史料记载,西汉前,羌笛面上有四孔,公元1世纪时由音乐家京房加一高音按孔,成为五孔。"近世双笛从羌起"的记述。发展到近代,羌笛已成六孔。由此推断,羌笛的存在至少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了。

    羌笛在羌语中称为“其篥”、“士布里”或是“帮”,是一种古老的民间竖吹乐器。它由两根长约15—20厘米,直径1厘米左右,筒孔大小一致的竹管并在一起,用丝线缠绕,管头插着竹簧。

    管身竹制或骨制,由发音簧哨和方筒形管体组成。两管长短、孔距和音高相同。管上设五个或六个按孔。演奏时,双手持笛,将簧哨含入口内,用特殊的“鼓腮换气法”吹奏,指法与笛相同。

    制作羌笛一般选用杆直、筒圆、节长,且头尾粗细较均匀、竹肉厚薄有度、质地坚韧、纤维细密、不易开裂的箭竹,并根据筒管的长短、厚薄及筒管大小测定音准,孔距必须精确相等,否则音准不一。

    吹奏羌笛主要采用鼓腮换气法,一口气可吹奏几分钟,甚至整个一首曲调,技巧性要求很高。另外,羌笛的吹奏中还有喉头颤音,手指的上下滑音等技巧,加之双管制作的律差,双簧共振的音响,其音质和旋律独具特色。

    羌笛音色明亮,清脆婉转,主要用于独奏,羌笛的声音常给人以虚幻迷离、动人心魄的感觉,羌族人民常用它来抒发喜怒哀乐、悲欢离合的情感。它有十余首古老曲牌,表达的内容广泛,主要传递着人们的思念、向往之情。常演奏的曲目有《折柳词》和《萨郎曲》。但是像这位老者如此百转千回之曲调,却着实没有听到过。

    由于羌族没有文字,历史文化除了靠羌族释比口传心授外,羌笛也是交流、传承的一种重要渠道。因而它对羌族历史、文化的研究有着重要作用。羌笛的音律、音色、吹奏技巧独具特色,它是我国民族乐器学中极具价值的研究对象。发展至今,羌笛已成为羌族地区国内外游客最喜爱的一种民间乐器,并在很多国家享有盛誉。

    悲凉的曲调从老人的唇瓣当中飘扬而出,由此,却也让我听得如痴如醉,这或许是我听过的最摄人心魄的曲调,我断然没有想到,仅仅是一支羌笛,却俨然可以让人的四肢百骸都处于一个崩溃的情形,我站在了那里,静静地聆听,而这阴羌老人的身形也越来越明显。

    崔明丽听到了这一曲羌笛,竟然也好像被施了定身咒一般,只是仰起头来,定定地看着阴羌老人,在此时,我和她都好像在瞻仰着一个神像。

    “东南形胜,三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烟柳画桥,风帘翠幕,参差十万人家。云树绕堤沙。怒涛卷霜雪,天堑无涯。市列珠玑,户盈罗绮、竞豪奢。重湖叠山献清佳。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羌管弄晴,菱歌泛夜,嘻嘻钓叟莲娃。千骑拥高牙,乘醉听箫鼓,吟赏烟霞。异日图将好景,归去凤池夸……”单单听到了如此的笛,就觉得自己的耳边仿佛传来了如此的一阵唱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