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章 大明的未来(二)

蓝盔十九 / 著投票加入书签

69书吧 www.69shu.info,最快更新晚明之我主沉浮最新章节!

    “由于大明在辽东渐渐败退,现在鞑靼蒙古的朵颜三部、科尔沁部、察哈尔部都已经归顺建奴,如果大明全力北伐建奴,蒙古各部就可能出动骑兵捣毁粮道,甚至切断辽西走廊与山海关的联系通道,大明的北伐军队就被包了饺子,必定不战自乱,那就是下一个萨尔浒之战,大明伤不起。所以大明要北伐,必须先从喜峰口出关,奇袭蒙古朵颜三部。朵颜三部是蒙古各主要部落中最弱的,也是离辽西走廊最近的,如果征服朵颜三部,则军队就地驻扎,保护北伐军队的粮道和通道,再以重兵出山海关,全面北伐建奴。”朱由检的分析是粗线条的,因为在具体的战争中,战场条件是不断变化的,昨天的盟友今天可能变成敌人,昨天的敌人今天也可能变成盟友。

    所以总指挥官只能说个大概,具体的战争策略还需要参加战斗的军官临场发挥。不过,现在朱由检只是对大明未来的展望,就像是小说的大纲,不需要具体化。

    “殿下,北伐建奴,能取得胜利吗?况且,大军北伐,需要消耗大量的钱粮,大明能支持得住吗?”李春烨对朱由检的战略眼光是越来越折服了,但只有战略眼10,光还远远不够,大明还必须有击败建奴的实力。目前辽东的现状,是大明勉强维持在关外的存在,防守尚且不足,更不要说消灭建奴了。“不知殿下在山东剿灭倭寇的经验,能否用到辽东?”

    “以大明目前的战法,当然不能剿灭建奴。”现在的辽东前线,大明依靠军队数量的绝对优势,勉强守住几个城市,顽强显示自己的存在,但辽东的军队根本不能出城与建奴决战,以大明的步兵对建奴的骑兵,大明根本没有取胜的可能。“游牧民族的骑射优势,是农耕民族无法比拟的。大明要想在野战中击败建奴,掌握辽东战场的军事主动权,必须依靠火器。”

    “辽东的军队不是有火器吗?大明军队的火器,至少有七成在辽东,包括红夷大炮。”

    “靠这些火器,只能让大明军队败得更快、伤得更多、死得更惨。”当着李春烨这位兵部尚书的面,朱由检不好说得更多,必须给他留了几分薄面,但在心中狠狠地鄙视了一把。“这些火#枪火铳,虽然士兵们很容易掌握,但射程没有建奴的弓箭远,准度没有建奴的弓箭高,发射速度没有建奴的弓箭快。拿这些火器让士兵打仗,能维持现在的局面就不错了,如果换成我去前线指挥,怕是这样的结果都是奢侈。”

    “那依殿下……”李春烨被朱由检说糊涂了,觉得辽东没有任何乐观的理由了。但偏偏朱由检说的又很有道理,让他无法反驳。

    “改良火器。集中优秀的工匠,造出更好的火器。这些火器的射程必须超过建奴的弓箭,我的火器能能射着他,他的弓箭却不能射到我。有了这种武器,大明的步兵才有实力出城和建奴决战。”

    朱由检的心目中已经有了燧发枪,只是不知道毕懋康现在研究得怎么样了。

    “工匠们能造出这样的火器吗?”李春烨是兵部尚书,对大明的火器制造是有一定的了解。在大明,工匠是军籍,必须依靠军饷过日子。但朝廷长期拖欠军饷,那些依靠军饷为生的工匠们,恐怕逃得差不多了,谁还有心思研究火器?

    大明现在陷入了恶性循环,朝廷没钱给辽东之外的士兵和工匠发军饷,工匠们没有收入,只好大量逃亡,自谋生路;没有先进的火器,辽东的战事就会不利,朝廷只能依靠士兵的数量来弥补;而士兵数量越大,需要的军饷就越多,其它地方就更没有军饷。实际上,大明现在的财政已经入不敷出了。

    “能,工匠们一点能造出合乎需要的火器。”朱由检知道毕懋康就是大明燧发枪的创始人,现在自己给他创造出更好的研究条件,他的研发速度会更快,一定不会在大明灭亡之后才造出燧发枪。

    “工匠能造出优良的火器,而这些火器又能在辽东打败建奴,殿下有几成把握?”李春烨对工匠们没有什么信心,但他相信朱由检不会信口开河,这是军国大事,事关大明存亡,作为信王,他绝不会拿自己的身家性命和整个皇族的安全开玩笑。

    “九成。”朱由检知道李春烨在考验自己,这可能是决定李春烨是否完全相信和支持自己的最关键一个问题,所以他回答的十分坚决,也表现得十分自信。

    李春烨没有说话,他静静地注视着朱由检,每次朱由检让他感到意外时,他就用这种眼神看着朱由检,希望从朱由检的脸上看到他希望知道的答案。

    但朱由检的脸上除了坚毅,什么也没有。他不相信朱由检又是从书中找到的答案。他是文官出生,是万历四十四年的进士,也是博览群书,但书中从来没有朱由检所说的那些答案。

    朱由检每次做出出乎他意料的决定时,又给出他意料之外结果,这结果又是他最希望的。他不打算再怀疑朱由检了。

    “殿下,然后呢?我是说,打败建奴之后。”

    “然后?然后当然是撤军,大明需要修生养息。现在的大明已经十分孱弱,不可能通过一次战争,完全歼灭建奴和蒙古。但大明在修生养息的同时,还要做好两件事。”既然李春烨相信大明能研发出足以打败建奴的火器,那李春烨就会完全相信自己的话,不管他将来能不能成为自己的盟友,起码他不会成为自己的敌人。

    迈过这道关键的门槛,朱由检心中暗暗激动,李春烨极有可能是他第一个政治军事上的盟友。

    “哪两件事?”李春烨对朱由检的话十分赞赏,虽然他是兵部尚书,但他是文官出生,骨子里并不喜欢打仗。朱由检的修生养息政策和他十分对头。

    “一是控制北方,不让建奴、蒙古实力壮大。从喜峰口向北修路,征集建奴、蒙古壮丁劳动,沿路每隔千里筑一大城,大明驻军,由大明和北方的游牧部落共同承担军饷,让他们真正为大明的发展贡献力量。如果能在关外筑起三座大城,则大明的管理地域向北延伸三千里,不仅开疆,也初步解决了游牧民族的边患。那个时候,大明已经打败建奴,相信他们也没有反对的理由和底气。”朱由检当然不是要削弱建奴,想起后世建奴的残忍和对汉民族科技文化的摧残,他真想对建奴来个灭族。

    李春烨的脸上没有什么表情,不知道是朱由检的话太过震撼,还是他觉得自己以前太无知。

    令大明头痛了十余年的建奴,被朱由检几句话就解决了,简直和撒泡尿一样简单。建奴可不是山东的两千倭寇。

    不过倭寇也是击溃了山东的十几万明军,而朱由检,只用了六千士兵,就能全歼倭寇,这结果,就是大明最强的辽东军恐怕也做不到。

    李春烨对打败建奴还有点怀疑,不过现在整个大明都没有好办法对付建奴,既然没有办法,即使他有小小的怀疑,也只能选择相信朱由检,除了相信朱由检,大明已经无路可走。

    “殿下,那第二件事呢?”

    “二是组建海军,保卫大明海疆。西夷已经东侵,孤悬海外的台湾岛,被红毛占领;佛朗机人骗占了广东大陆的壕镜;大明在南洋的藩属国,多半被西夷侵占。南洋小国,或被亡国,或被灭种,时刻盼望大明解救。树欲静而风不止,虽然大明没有为这些藩属国撑腰论理,但西夷还是要入侵大明的。没有海军,大明就无法将西夷拒之门外。”大明朝廷没有海洋意识,陆地已经足够大,足够富有,谁还有洋精力去管海洋?

    朱由检来自后世,当然知道海洋的重要性。如果不趁现在占领这些岛屿,将来汉民族又会被第一第二第三岛链封锁,那自己就是汉民族的罪人。

    随着大航海时代的来临,欧洲已经知道了海洋的重要性,因此,开始在全世界掀起夺岛热潮,无论是亚洲、非洲还是美洲,只要他们发现的岛屿,一律先占了再说。

    “可是,殿下,台湾本来就不是大明的国土。据老臣所知,台湾岛本来叫东蕃岛,从名字上就可以看出,这是化外之地。台湾,不过是沿海郑芝龙、颜思齐等海盗的称呼。”李春烨觉得自己终于可以献计献策了,原来这位年青的王爷也不是万能的。

    见过卖国的,没见过卖得这么冠冕堂皇又让人无法反驳的,竟然帮助荷兰人争夺台湾的所有权。

    如果这时候有国际仲裁,李春烨一定毫不犹豫站在荷兰人的一边,毫无意识地出卖大明的领土利益。

    朱由检也不得不承认李春烨说的是事实,大明朝廷的确没有对台湾实行有效管理,甚至为了回避与当地海盗的纠纷,把台湾当成包袱,根本不承认是大明的领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