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9书吧 www.69shu.info,最快更新贞观俗人最新章节!
折冲府外移,也还有一个好处,那就是如今中原土地兼并严重,朝廷不立田制不抑兼并,甚至鼓励兼并,重要的原因就是贞观以来对外开拓武功赫赫,朝廷迫切的需要移民边疆。
边地有大量的新征服之地,却无人移民耕种。
中原地少人多,百姓手里地少,耕种收益也低,百姓苦穷,朝廷又哪能多收到税,更别说人穷了,社会也就不稳定了。
这些年朝廷就形成了不仅不抑制兼并,甚至还鼓励兼并,根本原因就是,朝廷要把中原的穷人赶到边疆移民,到那边重新给他们授田,让他们成为地主,为国守边。
至于中原的田地被皇家、贵族豪强们大量兼并后,搞庄园经济,普遍采用的是把对外战争俘虏来的胡蛮做为奴隶,来经营这些土地。庄园化奴隶经营,生产效率还高。
反正大唐早完成了税赋改革,不再是过去以授田、丁税为主的那种税制,也不怕庄园经济下百姓投效地主,隐匿户口的事。毕竟现在是以田亩为征税的基础,有多少地就征多少税。
田地是庄园模式,还是百姓散耕模式,这地亩总量又没变,税收也没少。而且,把大量少地无地的百姓鼓励移民边地后,边疆新征服地区的土地授给新移民们后,经过头几年的减免税赋,以后这些地就又成了新税源。
税基大大提升了。
所以同样是土地兼并,以前朝代是拼命防止和打击,因为兼并会带来大量的失地农民,而在以前朝代的税制下,百姓是重要的纳税人,是国家财税的重要税源,一旦他们失地,也就无法承担国家税赋,国家财政将会破产,甚至百姓也会破产,最后王朝玩完。
可贞观以来的新政,却不怕这些。
因为一改过去按丁征税的模式,改以按亩征地税,按户等财产征户税的新两税法,加上各种工商税,以及盐糖茶酒等这种变相的间接税,因此百姓种不种地不要紧,有没有地都不要紧了。
没地不征地税,没钱户税也收的少。
没地也不用担心说没收入,毕竟工商大兴,有很多进厂打工赚钱的机会,何况有佃租法案,没有地了,那去给地主佃田租种,朝廷有法律规定了佃户也是国家良民,不再是以前那样依附于地主的部曲、佃户了,地主不仅连租税都无法自己说了算,甚至不能随意的加租、和改租、拒租。
田租六年一租,租率有朝廷的最高限制,同时租约到期,佃户还有优先续租权等等。
说白了,在大唐,地主跟佃户之间没有什么依附关系了,佃户们的基本权益得到保障,没有自己的地,也不用担心被地主卡脖子。
再说了,实在不行,还可以移民边疆嘛,不想在中原做佃户,那就去边疆做地主。
要是有钱也可以自己做生意,反正现在也没有什么歧视工商的事。
如今朝中的宰相们也是看中这条,提出要将折冲府外移,现在内地折冲府的军田朝廷收回,可以出售也可以出租,这能得到一大笔钱,可以用于填补军费开支。
然后在边地根据需要,重新调整部署折冲府,比如说西域属于第一优先等级,那么在那边部署个一百个折冲府,部署十万府兵。然后东北的辽东朝鲜,第二优先级,在那边也部署百来个折冲府,部署个八九万,十万的府兵。
再其次是西南地区,通海、永昌、洱海、丽水、骠越、藏南、西昌这些地方,遍地蛮夷,交通不便,肯定也得部署大量折冲府。
这三大边镇后,塞北、河陇、交州等地,肯定就是次要级的,部署二三十个折冲府,有个两三万人就够了。
而其它如两京之地,仅需各保持个百来个折冲府就够了。
至于说山南江淮河北岭南诸地,相对富庶太平,所以各部署个八九个,十个折冲府,有万把人就够了。
重新调整军事重心之后,那么超过七成的折部府外迁。
边疆之地现在最不缺的就是地盘,还能优先调最好的土地。
比如说在西域,高昌、庭州、碎叶、伊丽、清海、大宛,以及疏勒、于阗、龟兹、焉耆这些地方都有很肥沃的平原、绿洲,宜耕宜牧,到时十万西域兵马,上百个折冲府可优先在这些地方圈划军田,授给安西府兵落户。
除了基本军田外,为了鼓励这些府兵镇边,还可以拿出更多土地来授给军官们做职田,若是将士们立功,还可以再授他们勋田,甚至是领地采邑,允许世袭。
反正现在授地没什么成本,但这些却是能够大大改变贞观以来后,府兵们缺少足够的动力的问题,打仗立功,不仅能升官授勋,甚至还能封爵封地,这难道还不够吸引人?
想想人家安国齐王,人家海外世封领地吕宋,就是座南海中的金银岛,流金淌银啊,就是他的内世封地武安府,那也是拥有百万人口,秦琅坐分三分之一的税收,这起码相当于十万户二十万户侯了。
这种世封领地的好处,谁还能看不明白,毕竟从贞观到如今,也已经三十多年了,绝大多数的世封领地,就算远不如秦家的,但也还是很不错的收益。
来济他们打算用这种方式调整大唐的军事重心。
改变边疆的军事局面,增加边军战斗力,甚至减轻边军的军费压力等。
如果府兵移驻边地,分授军田,又赐封功勋爵田领地,还搞军屯,边军的粮食便能自给,而边军稳固,朝廷就又能迁移更多的新移民过去发展,有了安稳的边疆形势,才会有稳定的税赋收益等。
到时也不指望说边地还能有税赋收益上缴国库,只要能够维持的了边军的军费,甚至是能解决大部份,那对朝廷来说,都已经是解除了一个沉重的包袱。
毕竟这些年来,朝廷军费开支,一年比一年高。
“朝廷诸公是真狠啊!”
秦琅透过这些字句,甚至从中嗅到了跑马圈地的味道,不是边军圈地,而是洛阳朝中的那些贵族豪强们想圈中原土地。
六七十万府兵外迁,加上他们的家人亲族,这里面会腾出相当巨大的土地量,尤其是中原折冲府的军田,可大多都是开国之初时就已经圈占的中原各地最肥沃的良田。
比如说关中平原上的白渠边上,最肥沃的那些田地,都是水浇地,开国之初就被李渊用来安置跟随他从太原起兵的元从禁军了。
这是涉及到上百万顷的中原良田,这一迁腾出来,那就是块巨大的蛋糕,肯定会落入到贵族豪强们的手中。
到时军田就摇身一变成为了贵族庄园,他们甚至不需要佃种出租,直接蓄奴耕种,成群的庄园良田,种植起来效率还高。
尤其是秦琅还能想象的到,这些庄园肯定只会按朝廷律法规定的只种植基本面积的粮食,然后其余的土地都会用来种植经济作物,什么桑棉麻甚至是茶叶等。
而一旦这个新军制通过,接下来除了府兵迁移,朝廷还会鼓励中原许多地少的农民移边,就算现在越来越少人愿意迁移了,但只要用心,总还是能找到办法的。
掀起一波新的移边潮后,到时中原地区又会腾出多少新的空地出来?
对于这些贵族豪强们来说,他们对于土地的追求可是永无止境的,因为这年头投钱做生意,还会有风险,但土地虽说收益低,但却是最稳妥的投资了。土地年年有收益不说,而且土地本身是一直保值甚至能填值的好东西。
更何况,这年头的庄园经济可是很火的,种经济作物,再搞点加工,或者配套的弄点养殖,基本上不会亏。
土地越多,收益越大。
尤其是中原核心地区的土地,因为这些地区的土地,有更多选择,比如说种经济作物,棉桑麻又或是茶叶药材,甚至是发展养殖业养猪鸭牛羊,种蔬菜等等,背靠着庞大的中原人口数量,靠近那些城市,土地也就有了更高的产出效益,这是边疆蛮荒地区的土地难以拥有的。
边地搞农业种植,收益少,甚至产出了运出去也不便。
魏昶先前建议秦琅趁着朝廷发展边地的机会,拿钱过去发展,模式就是利用政策几乎免费的抢先去抢地、占矿,然后用奴隶来耕种、开采,搞殖民地那套模式,其它的什么都不管,这相比起秦家在海外的殖民据点开发还要省事省钱。
毕竟如果秦家要自己扩大开发殖民地,得投入基础建设,得投入社会管理,还得维持一支军队武装,这些都是很花钱的。现在秦家跑到朝廷征服的那些边地去经营,其它的都不用管了。
而现在看来,中原的那些贵族豪强们也都精明着,一起在推动着这新军制的改革,折冲府外移,都督府改制,中原移民实边。
这样既能在中原圈占到更多的良田土地,又能推动朝廷继续对外征战,让他们可以获得更多廉价的奴隶来源,甚至边地战争,还能给他们带来更多的军用物资订单生意。
这都成了一门生意了。
果然,战争是政治的延续,而政治,不过是利益的交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