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9书吧 www.69shu.info,最快更新1911再造中华最新章节!
中国人闯南洋的历史可以追溯到明朝……
是的,早在明朝的时候,中国人就开始闯南洋了,而且闯出了不小的名堂,有人甚至当上了国王————对,就是郑信。1767年,缅甸军队攻陷曼谷,灭掉了大城王朝,这位仁兄在七个月后率领大军展开反攻,把缅甸军队赶出了泰国,建立了吞武里王朝。十年后,印尼华人罗芳伯和陈兰伯在婆罗洲建立了兰芳共和国,这三位算得上是闯荡南洋的华人里最争气的了。
可惜的是,郑信在当了十三年皇帝后被人暗杀了,留下了“夺我王位者,九世而折”的诅咒,他所开创的的吞武里王朝随着他被杀,匆匆画上了句号。兰芳共和国相对要幸运一些,在印尼土著和荷兰殖民者的联合打压之下坚持了一百多年,最后也宣告灭亡。吞武里王朝的夭折很大程度上是郑信自己作的,他太膨胀了,一味穷兵黜武整得民不聊生,老百姓起来造反,他想不死都难。而兰芳共和国,很大程度上是死于内斗,被荷兰人各个击破,最终亡国。所以说,华人爱内斗的毛病真不是一般的要命,他们都不知道吃了多少亏了,死活都改不掉!
李思明沉吟着说:“喜欢内斗啊……这倒是个大问题,必须想办法解决。”
袁世凯说:“这个问题没法解决。人都是自私的,为了活命,为了更好的前程,什么事情都做得出来,在国内我们还能压制,但是把他们丢到万里之外的非洲,根本就没法管!”
李思明说:“那我们只好搞军屯了。”
袁世凯和孙先生都愣了一下:“军屯?什么玩意?”
李思明说:“就是对所有的移民实行军事化管理,一个村子是一个连,一个镇是一个营。他们平时为农,战时为兵,一切行动听从国家指挥……想要解决内斗问题,只能这样干。”
袁世凯问:“就像西汉时期的屯田兵一样?”
西汉时期,经过旷日持久的战争,汉王朝从匈奴手中夺取了河西走廊和河套平原,疆域一路扩张到西域。为了守住这些刚打下来的土地,汉武帝下令将内地大量百姓迁往边疆。这些被前往边疆的百姓都要接受军事训练,家家都备着盔甲武器,随时准备上阵厮杀,要打仗的时候他们就是士兵,不打仗的时候他们就是农民,屯田兵就是这么来的。论战斗力,这些屯田兵跟边军相比差了一大截,但他们遍布那漫长的边境线,匈奴人不管从哪打过来都会跟他们撞个正着,来得少了,连这些农兵都打不过来的,多了,这些农兵会千方百计把他们给拖住,等边军精锐骑兵赶到,匈奴人的死期就到了。这些质朴刚健的农兵为汉王朝的国家安全作出了杰出的贡献,没有他们的默默耕耘和浴血奋战,汉王朝不可能如此辉煌。
这一招也不仅仅是大汉王朝用,此后2000多年,每一个朝代都严重了这一策略每打下一块土地就往那里移民,不惜一切代价在那里站稳脚跟,然后一代代的繁衍,直到将那块土地彻底消化掉。每当边关燃起战火,皇帝的第一反应就是:
当地有多少农兵?
把这一套玩到极致的无疑是新中国,新疆建设兵团,都听说过吧?新疆建设兵团俨然已经成了新疆的代名词了。有人可能会轻蔑的说:“一帮负责修补地球的泥腿子而已!所谓的建设兵团有几个师?”
答案是十四个师。
而且是那种轻重火力一应俱全,甚至还能拉出几个装甲团跟你对拍的那种。
农垦兵玩到这种地步,也算一种境界了。
事实证明,新疆建设兵团在发展新疆经济、维持新疆稳定等等方面都发挥了巨大的作用,这么好的经验,李思明没理由不借鉴的。
“我打算把东北、蒙古、新疆乃至几内亚的移民全部编成建设兵团,对他们实行军事化管理。”李思明说,“我想,实施了军事化管理之后,内斗应该会少很多的!”
袁世凯呆了呆:“这得多少人啊!”
李思明说:“整个一千几百万都不嫌多。”
孙先生也觉得建设兵团这一思路不错,这样中国就可以对几内亚的移民实行直接的管理了,行政效率将极大地提高。搞内斗?别忘了,你们可是军队哟,在军队里搞内斗?那纯粹是骨头痒了,欠收拾!
于是就这么愉快的决定了,先在蒙古和新疆方向推行建设兵团政策,如果有效,就推广到几内亚去。
聊到这里,农业问题基本上解决了,接下来就是工业问题了。
提到工业问题孙先生和袁世凯就脑壳疼,都抱怨说那些商人一个个鬼精鬼精的,轻工业来钱快他们就一窝蜂的去搞轻工业,至于更为重要,但回报周期很长的重工业,极少有人问津。现在中国的工业发展状况是:各类纺织厂、造纸厂、食品加工厂遍地开花,但是诸于冶金、采矿、化工之类的行业,极少有人愿意去做,出台再多的刺激政策都没用。
李思明说:“资本逐利,这是他们的天性,改变不了的。想要发展重工业,靠民间资本是绝对不行的,国家应该直接干预和调控,比如说从财政收入中拿出一部分资金去开采矿产,兴建钢铁厂、化工厂等等。我想,还没几个人的财力能够与国家相比。有了充足的资金,就可以直接从国外进口先进的设备,聘请技术工程师,不管是生产规模还是效率,又或者是技术,都远远比民间那些作坊式的工作要强得多。”
孙先生说:“但是重工业可是非常花钱的,国家直接搞国营工厂的话,钱从哪里来?”
李思明说:“收商税呗!直接从那些搞轻工业赚得盆满钵满的家伙身上收,用轻工业来哺育重工业。”
袁世凯说:“这样一来,怕是很少有人愿意投资办厂了。”
李思明说:“掌握好尺度啊,别收过头了,给他们留一成多一点的净利润,同时想办法削减国外同类商品的进口额度,将这些企业保护起来,我想他们肯定乐意的。”
简单的说就是把那些轻工业工厂当猪养,将它们保护起来,为它们提供市场,让它们吃得胖嘟嘟的,然后不断从它们身上抽血去供养重工业,这思路……
还真是够损的。
但这是没有办法的办法。中国是一个落后的农业国家,而一个农业国家想完成向工业国家的转型,成本是极其高昂的。欧洲各国有无数殖民地,可以从殖民地掠夺资源;美国是地广人稀资源丰富,自己奶自己;中国呢?既没有殖民地也没有美国那么丰富的资源可以自己奶自己,只能压榨国民了。农民一个个都穷得当当响,压榨他们的话很容易把他们逼到家破人亡,最终酿成足以支援国家根基的大乱,划不来,只能压榨那些商人了。那些商人哭,总强过农民哭吧?再说也没有压榨得太过份,不是还给他们留了一成多的利润吗?足够啦!
就这么愉快的决定了!
想发展工业,还得修铁路。这个孙先生最喜欢了,因为他兼任铁路部长嘛,这是他的本职工作。他兴致勃勃的拿出一张铁路发展规划图,向袁世凯和李思明讲述自己的铁路发展大计……
袁世凯只看了一眼便彻底傻了。
李思明则是面无表情,看着地图上那千百道纵横交错的路线,只想吐槽:
亲,你这是在玩连连看吗?
确实跟连连看差不多,可爱的孙先生把他认为值得修铁路的地方都给划满了规划线路,就连西部那种地广人稀的地方也是火车站比蚂蚁还密。他实在太能干了,一口气就整出了总里程超过二十万公里的规模来,至于在青藏高原、云贵高原地些地方修建铁路难度有多大,他压根就没考虑过。
话说,一直到二十一世纪二十年代,中国铁路总里程都没有达到二十万公里……
袁世凯看了半天才憋出一句:“这……这计划不现实吧?这么多铁路,得修到什么时候?”
孙先生说:“我也没打算在几年内修完,准备分三十年搞定它。”
李思明只能呵呵了:“三十年?再加两个三十年都不见得能完成!”拿起画图笔在那张地图上画出几条线来:“青海、西藏、云南、贵州这些地区暂时就不要想了,我们应该集中全力修这几条线。”
“第一条是京包铁路,从北京一直铺到包头镇去。这条铁路目前已经修到阳高了,再努力一把,不难修到包头。这条铁路修通之后,内地的移民可以直接搭乘火车前往河套平原屯垦,内蒙的牲畜、皮毛也可以直接通过火车运到内地来……同样的,大同盆地的煤也可以用铁路运到北京来,山西那边解决了销路,北京这边获得了大量优质燃料,双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