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4章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

浙东匹夫 / 著投票加入书签

69书吧 www.69shu.info,最快更新国姓窃明最新章节!

    (三更!今天也一万四千字了,新书已开,加速完本。新书求收藏求票)

    整个血腥的缠斗厮杀持续了超过两个时辰,明军不断地以线膛枪刺刀方阵抵御冲锋之敌,一边以游骑贴脸狂喷收割包抄之敌。

    随着斩获的规模越滚越夸张,最终才让明明握着绝对兵力优势的噶尔丹彻底清醒,知道仗不能这么打了。

    可惜,已经晚了。

    半天血战的拖延,让明军后方有更多援军赶到,噶尔丹想跑就更难了,退路已经被进一步逼走位卡紧。

    一开始他面对的只是四万多明军骑兵,而如今,随着新的生力军加入,这个数字可能已经是六万,甚至八万。

    而杀虎口关内的明军陆军,也在这段时间里又得到了一些增援,甚至敢在准噶尔部动摇后,直接杀出杀虎口的堑壕防线,发动反击策应友军。

    更关键的是,仗打到日暮时分,噶尔丹居然发现,原本被他看不起的、无视的东北方乌兰察布方向,居然也有打着察哈尔和科尔沁蒙古旗号的传统游牧弓骑兵部队,响应了大明的号召,过来侧翼夹击,抢人头捞战功。

    那数量怕不是也有几万之众。毕竟草原蒙古部族都是可以全民皆兵的,察哈尔和科尔沁人在投降大明后得到了三十多年的和平种田繁衍,如今再拉出三五万骑都很正常,甚至这都不算出全力了。

    看到这一幕,噶尔丹几乎要气炸胸膛:这些人的行径,那不是蒙奸吗!大家都是成吉思汗的子孙,这些人没有荣誉感的嘛?帮着汉人来杀蒙古人?

    要知道,此前噶尔丹进军时,一直有注意到正东和东北方向的草原上,有察哈尔人活动,但他没当回事。

    因为他本来就是来侵略喀尔喀蒙古草原的。当他占了喀尔喀草原后,自然会跟更东边的察哈尔草原接壤。当时有察哈尔人活动,他也只当对方是惧怕他,为了自保而戒备。

    如果当时明军是用一支旗号鲜明的汉人骑兵提前出关迂回,那么噶尔丹的斥候看见之后,一定会警觉、并且立刻通报、噶尔丹也会做出应对。

    但对方的蒙古人身份,让噶尔丹觉得大家同文同种,只是被威逼后撤至此,抱团自卫,也就没当回事。

    谁知,李定国竟提前勾结了这些察哈尔和科尔沁蒙古人!

    利用他们的掩护身份,提前往噶尔丹背后的北方迂回,堵住噶尔丹逃跑的最后一个方向,完成汉人军队不方便进行的远程绕后堵路。

    显然,李定国肯定是许诺了对方不少好处。或者至少是告诉他们,硬仗明军会打,但是一旦噶尔丹出现崩溃迹象,他们可以跟着追杀打顺风仗。

    而从现在草原联军响应大明正规军号召、愿意为宗主出力的结果来看,李定国的许诺显然奏效了。

    草原上的人,哪怕没多少军饷,他们也是愿意打顺风仗的,这是难得的抢劫牲畜财物和掳掠人口的机会。只要明军扛一开始的攻坚阶段,后续追杀抢东西谁不会啊?

    哪怕血战中还要死几千族人士兵甚至更多,相比于歼灭斩获和战利品而言,那也是舍得的。

    草原人本就凶悍轻视性命,只要能掳掠,死点人不算什么。

    这一切的天罗地网,让噶尔丹彻底被打断了嵴梁,连快速全身而退都做不到了。

    四面八方的明军喷子铁骑和察哈尔科尔沁骑兵,追着已经失去统一指挥体系、各自为战逃命的准噶尔溃军狂撵。

    绵延百余里的战场,被不断穿凿切割,到处都在实现一个个小的分割包围圈。

    最靠近战场东部的准噶尔军被成建制包围,不是负隅顽抗死战,就是最终不得不投降。

    他们也知道柿子挑软的捏,在被围困后就专挑跟自己同族的察哈尔蒙古人打,觉得他们更弱,那个方向容易突围。

    结果原本只是打算来捡便宜打顺风仗的察哈尔人和科尔沁人,也不得不自吞苦果,在跟准噶尔部的蒙古内战中互相消耗人命,最后各自的伤亡都过万了,但还是准噶尔人死伤更惨得多。

    准噶尔部部署在东侧的部队,最终被全军歼灭。只有靠近战场中部和西部的军队,才有可能突围。

    而后续的追击战,又持续了好多天。李定国手握数十万大军,但他并没有在第一场决战中,就把全部底牌压上来。

    这说明他显然是想到了,草原上骑兵来去如风,指望一下子撵住对方尾巴或者彻底包围歼灭那是不可能的,总会被大部队突围。

    所以李定国的想法是,沿着长城九边分批部署兵力,东线防线的部队先出击,击溃和尽量歼灭敌人后,敌人自然会一路西逃。

    而明军部署在九边中其他更靠西边关的预备队,就能在得到东边友军获胜的六百里加急消息后,立刻出关北上截击,让噶尔丹往西归途逃窜之路不断被一层层扒皮。

    追击战的局面倒是越打越乱,但战果也是滚雪球般越大越大。

    李定国带着汉人骑兵和察哈尔科尔沁蒙古骑兵,从杀虎口追到归化城,跟噶尔丹残部在那儿又发生了一场大规模野战,杀敌数万。

    然后大明提前埋伏在河套的预备队,再从归化城截击到黄河拐角的参合陂,在那里又血战一场,还有无数原本想沿着黄河北岸平原行军的准噶尔骑兵,也被围堵得驱赶下黄河——

    主要是这一带的黄河以北,有阴山山区的存在。噶尔丹为了快速逃窜,不想往北绕过阴山山区,那就选择了走阴山以南,黄河北岸的平坦狭窄河谷平原,没想到在这儿又被明军撵了。

    好不容易逃到这一段阴山的西口,三战三败的噶尔丹觉得有必要调整路线,宁可到阴山以北走大漠,结果在五原(包头)附近想要穿山时,再次被李定国部署的预备队出关北上痛击,又是数万级别的伤亡俘获战损。

    四战四场大败,前后绵延了大半个月,从杀虎口败到归化城败到参合陂最后败到五原。

    李定国转战追击六百余里,首战杀虎口就斩俘和补刀伤兵达八万之众,次战归化城斩俘补刀三万七千人,三战参合陂斩俘两万,驱赶下黄河不计其数,四战五原又战俘补刀四万之众。

    噶尔丹的三十余万雄兵,累计被歼灭达十七万之多,即使是逃回去的士兵,也还有不少轻伤员。

    要不是他在喀尔喀蒙古时,抓了一些投效他的喀尔喀叛徒回血,怕是回去后可战之兵连十万都不剩了。现在算上临时虏获的同族,他勉强还能有十一万左右战力保存完好的士兵,和三四万轻伤员。

    不过那些刚抓去的两万喀尔喀部民兵,战斗力显然是不能和此前已经经过十三年东征西讨的准噶尔百战雄师比的。因为喀尔喀人归化大明之后已经三十年没打过仗了。

    噶尔丹那十一万多完好的士兵,只有九万本族准噶尔兵才是真正的精锐。

    回到轮台后,噶尔丹倒也能疯狂征发新的族人部民从军,补足人数缺额。他毕竟是掌握了五六百万鞑靼人口的雄主,以草原游牧的全民皆兵程度。五六百万鞑靼人损失二十万精兵人口不算什么。

    但这些新拉壮丁的部民兵,质量也绝对会比他带着征服中亚青藏诸国的老兵差得多。

    ……

    明军在杀虎口至包头的一路连战连捷战役大胜后,消息也很快传回南京朝廷。

    南京朝野上下自然是非常振奋,立刻开始着手部署下一步的战略目标。

    消息传到时,皇帝朱慈煜正在宫中,跟家人一起讨论猜测前方战事,所以一听说之后,他立刻就向父王和表伯父商议,看下一步是否该立刻发起全面反击,争取一鼓作气把准噶尔部的根子彻底打残。

    而朱树人听了这个想法后,并没有立刻表态。旁边的张煌言看他不表态,那就也先不表态。

    只见朱树人忽然转向旁边正在埋头吃瓜果的三个孩子,分别是十二岁的朱和坤与十岁的朱和坦、九岁的朱和址,和蔼地询问考察:

    “你们以为,当不当追击呢?”

    朱和坤比较跋扈暴躁,立刻意气风发地说:“如今我大明国势之强,远迈汉唐。此前数年为了体恤黎民,以赈济为先,不修干戈,厚积薄发。

    准噶尔丑类不知我大明仁义退让,夜郎自大,自取灭亡,正该乘胜追击,直捣轮台,犁庭扫穴。如此我大明武功,可彻底超越汉唐,虽封狼居胥,勒燕然山,亦不能及。”

    朱树人越听内心越想笑,倒不是为了孙子的见识,而是他看到了一个“刚学会不少成语,说话的时候就疯狂堆成语堆典故”的显摆小孩。

    这种感觉,就跟初中生写作文,一些成语学得多的初中生,就忍不住能用的全用上,多卖弄几下。

    为了不打击孙子的信心,他也不立刻做评价,又转向另外两人。

    朱和坦没那么爱显摆,也缺乏二哥的果敢勇气,平时所学也比较平均,学士们教导的所有科目他都有学。

    此时此刻,他也不知道该不该打,毕竟才十岁小孩,就说:“我曾听地理所的刘学士教过,轮台至河套四千余里,从酒泉出嘉峪关还有两千里。

    以我大明天兵,只要能提十万之众至轮台,必能诛灭噶尔丹。至于能不能消灭准噶尔部,或是其他西鞑靼诸部,实非我可知。

    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攻伐之事,当听李国公等久战之将的判断,后勤军需能否运转数千里,当听兵部郑国公判断。破敌后能不能久守地盘/开拓疆土,当问民部、籓部。”

    朱和坦措辞很谨慎,最后等于什么结论都没自己下,只是说了什么事儿该什么专业人士管,具体他也不知道。

    朱树人依然没有点评,又转向朱和址询问,但朱和址年纪又小一岁多,如今才刚刚九岁,显然三观还没成型,学识也不如两个哥哥,支支吾吾说了一些天真讨巧的话,似乎是想揣测祖父的想法。

    但朱树人哪里能看不出一个小孩子的拍马屁企图?

    他就假装露一点口风,一会儿暗示该打,一会儿又暗示该持重,朱和址果然也摇摆不定。

    于是朱树人终于确认:他就是想抄正确答桉拍马屁。

    这三个孙子,一个勇气果决,一个知道自己能力边界,一个情商机灵,擅长讨好父、祖,算是各有优劣了。

    朱树人也见好就收,怕继续养蛊影响他们兄弟感情,就让三个孙子散到一边,他直接跟朱慈煜说道:

    “孩童所言,虽不可用,但所发提问,还是值得深省。让李定国现在组织生力军远征追击,能继续击破噶尔丹、扩大战果,那是必然可以做到的。

    但是轮台周边,准噶尔故地能否打下来守住,值得商榷警惕。当地胡虏素来不服我大明,便是当初大明立国时,那些前蒙诸汗国,都不曾归顺。如此,并不可能击破一个部族,就让周遭部族都全部归心。

    哪怕那些周遭部族,此前几年刚刚被准噶尔部吞并,他们最多也就在我大明对付准噶尔时,落井下石跟大明联手,以图复国。但从此之后,他们会直接对我大明称臣么?”

    朱慈煜听后,觉得父王的意思似乎是倾向于不打,他也有些不甘心:“如此,难道就只是击溃,不扩大战果?”

    朱树人智珠在握地摸了摸胡子:“要扩大!但是对于西北,目前还不能以拓地为目标,要做好心理准备,咱就只是去削弱准噶尔有生力量的!甚至,也可以联络、鼓励其他被准噶尔所吞并诸部酋长,各种许诺。

    如此,噶尔丹核心各部的实力一旦削弱,周边被征服诸部便会自发蠢蠢欲动。如此,便如曹操诛蹋顿后,对公孙康迫之急、则公孙康与袁尚袁熙联手。若曹操迫之缓,则公孙康二袁自相图害。

    轮台毕竟远在数千里外,如今指望长期驻军占领是耗不起的,灭准噶尔部注定是一场持久战。我大明要做好花费十年国力,甚至十五年,来永定西陲!根除中亚草原游牧!”

    朱慈煜默然,承认姜还是老的辣,父王的见识,实在是老谋深算,非他可比。

    他只是还有点不甘心:“那这几年之内,就一直以削弱为要,不能得到开疆拓土方面的实打实好处?”

    朱树人不语,却露出一个高深莫测的表情,让他们自己再动动脑子。

    几分钟之后,兴趣相对广泛、同时也喜欢学习人文地理的朱和坦率先想到一个思路,不由卖弄道:“父皇,祖父,孩儿想到一个点子,不知对不对。”

    朱树人老神在在地捋着胡子:“说来听听。”

    朱和坦紧张地说:“听祖父刚才所言,西域诸胡之所以难定,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蒙元诸部诸汗国,在我大明立国之初,便从未臣服过我大明。

    只是三十余年前,虎墩兔汗后人率察哈尔部来降,但那也只是北元的继承人,不能代表当初成吉思汗立下的另外三大汗国的意思。

    所以,短时间内能不能臣服对方、占稳其地,跟当地的民众、通商、文化是否亲近汉地,亲近大明有很大关系。

    如今准噶尔疆土可以分为两部,地理所刘学士给我上课时,曾说过其北半部疆地与天山外诸胡,皆是鞑靼后裔。而青藏之地,前元呼作乌斯藏,我大明肇基后,也多有零散对我大明称臣者。

    此番更听说,准噶尔部打到喀尔喀蒙古时,部分归化城周边的喀尔喀部落弃明投暗,理由便是‘察哈尔人笃信藏地喇嘛,而噶尔丹能兼并藏地,可见他才是一切蒙古人的精神领袖’。

    既如此,我大明能不能反其道而行之呢?对准噶尔的北部疆域,以打击削弱为主,助其内乱。对其南部半壁疆域也就是青藏,以武力征服解救为主。

    当地土司原本就对大明称过臣,现在大明再去解救他们,要改土归流怕是也不会如西北那么抵触。一旦掌握藏地,咱大明才是所有蒙古人的精神领袖,到时候再去往北圈占,或许能事半功倍、以顺诛逆?”

    朱树人终于有些欣慰,叹了口气,教育旁边的朱和坤:“作为皇子,只学好勇斗狠是不够的,也要学学你三弟,地理、文化、信仰、民族、历史,这些都要考虑到。”

    教育完后,朱树人才起身,跟儿子最后下结论:“老三说得不错,虽然不如我想的周密,但大方向一样。就按这个思路细化吧。”

    ……

    朱树人表态之后,因为他所言确实有道理,朱慈煜也不会唱反调。

    朱慈煜如今也三十六岁了,早就到了成熟的年纪,也不再急切想证明自己超越父王了。所以审慎考量之后,又交给兵部等衙门合计,再参考了籓部对属国的历史认知,通盘谋划,

    最终定下了“以昆仑山脉为界,对准噶尔北半部疆域以打击削弱、挑动内部自立为主,对昆仑山以南疆域,以解救光复、派兵占领、实打实改土归流为主”的分阶段灭国计划。

    准噶尔部的疆域面积还是太大了,一口或者说几年之内是吃不完的。

    那就先吃青藏,再吃疆地和中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