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二九章 死与复仇(二九)

望舒慕羲和 / 著投票加入书签

69书吧 www.69shu.info,最快更新新顺1730最新章节!

    只要五月花的神话没有建立起来,那么对清教徒来说,荷兰就不是出埃及记中的四十年旷野流浪,最终跨越大洋找到应许之地前的中转站。

    新的神话自然会把埃及法老的恐怖统治,对应在伊比利亚半岛驱逐新教徒、法国的胡格诺教徒敕令、以及英国的分离派迫害。

    荷兰也可以做新教的新以色列嘛。

    本来荷兰人的民族构建就出了问题,伪造传统的巴达维亚神话已经破碎,而荷兰的民族创造基础本就是“我们不是谁”,??新教的出埃及记神话正可以弥补上“我们是谁”的缺失。

    分裂的联省议会、商业发达的阿姆斯特丹、七省各自为政的政体结构,这些都很适合做新教的罗马。

    从一开始刘钰引导人参貂皮贸易,就是为了让法国不要放弃“那几英亩的雪”,让美洲成为各国瓜分的领地。

    只不过,此时这些英国人对此并不知情,仍旧担心大顺在策动北美叛乱。

    因为仗已经打到了这个份上,在巨大的压力之下,外交的目的是力图在不损害本国核心利益的前提下尽可能得到更为有利和体面的条件。

    那么,??北美,是英国的核心利益吗?

    如果,以伦敦作为东西方贸易的物流中转中心和金融中心为要求,北美是不是一定要拿在手中的?

    在旧制度之下,北美是英国贸易体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但现在,旧的那种以航海条例为核心的贸易体系即将被打破,一个赔钱的、不交税的、且无法获取航海条例下强制贸易优势的北美,是否是一個不可舍弃的核心利益?

    某种程度上讲,如果中英之间的贸易谈判达成,那么英国反而可能在根本上解决北美问题,甚至实现富兰克林所设想的共主单议会或者双议会的民族国家。

    甚至在哈利法克斯伯爵看来,大顺参战,尤其是帮助法国反攻北美,这对英国来说是件好事。

    如果法军真的大规模入侵新英格兰,或者继续扶植印第安部落,??那么将会大大增加北美对英国的向心力。

    反倒是他对皮特的激进政策,持反对态度。因为他觉得,没有法国的北美,??将不可避免地让十三州产生独立情绪。而法国在北美的存在,??是十三州在政治上亲近英国维系向心的要素。

    而北美的宗教问题,以及新教徒对天主教决定性的人口优势,使得法国也不可能吃下北美,最多也就是划清楚两边的边界。

    因为……法国人也不愿意在北美多花钱。

    所以,在哈利法克斯伯爵看来,这一次和大顺这群送俘虏的外交使节们接触的重点,或者说日后谈判的重点,就是大顺和英国之间的贸易模式问题。

    放开关税、正常贸易,这几乎是板上钉钉的事了。区别只在于这个模式,到底是以荷兰为中转的真正国际的自由贸易;还是维系旧的征税模式和管理模式的伦敦一口通商贸易。

    这些年在贸易委员会和种植园委员会的工作,让哈利法克斯伯爵在技术性问题和细节性问题上,比皮特看的更清楚一些。

    皮特是旧贸易体系的坚决维护者,和以旧贸易体系为基石的武力激进派。

    是政客。

    但在技术官僚的层面上,极度欠缺。

    哈利法克斯伯爵则是因为世子党的身份,一直从事偏向于技术性的贸易委员会工作,对这种技术层面的东西更为敏感——收税、海关,经济学的战略很重要,??但如何才能收上来税的技战术层面更重要。

    至于刘钰之前大讲特讲的自由贸易、绝对优势这些东西,这些年大顺一直在欧洲讲,而且伴随着“中国热”之风,大讲特讲。

    因为我富庶,所以我的一切都是富庶的原因,这种类似辉格史观衍生的逻辑,此时正适合借着欧洲的中国热宣扬。

    哈利法克斯伯爵信不信……其实他是有些信的。

    而又赶上了大顺工业革命的萌发,这使得哈利法克斯伯爵在“绝对优势”这个问题上,产生了一个技术上的错误倾向。

    该如何形容这种倾向呢?

    即,新产业在萌发之初,不是只有一条路的。技术也是一样,就像是火器刚开始出现,到最终演化为燧发枪,期间也不是没有点错科技树选多管、后装之类的科技。

    亦或者,后世的新能源,是电还是氢,也是各自豪赌,看谁赌对了未来。

    哈利法克斯伯爵的错误倾向,就是一个纯粹的技术问题。

    大顺擅长的是棉布。

    英国擅长的是呢绒。

    棉布可以工厂化生产,或者技术进步工场制,降低成本、提升质量。

    呢绒为什么不行呢?

    实际上,如果知道后世的历史、且知道一些纺织业的技术问题,就知道,确实不行。

    因为,呢绒的工业化生产,比棉布难得多。

    粗略来讲,呢绒是“入门容易、进阶难”。

    前期的大规模碱性洗涤去油、梳毛等步骤,很容易实现前期的初步工场化,效率极大提升。

    这一点,佛罗伦萨等地,再中世纪晚期,就已经出现了梳毛工人起义的事迹。

    但是,这个入门之后,往后的技术,想要点亮,那就很费劲了,比起棉布来难多了。

    反过来,棉布则是“入门难、进阶容易。一旦打开关键的任督二脉,则后面一片坦途”。

    简单来说,摘棉花,老大难问题。得看天老爷给面子、得需要大量的劳动力。

    梳棉花,老大难问题。在搞出来梳棉机之前,挑棉花籽,也需要大量的劳动力。

    纺纱,更难。珍妮机纺出来的纱线,是无法用于纯棉布的;水力纺纱机的纱,粗是粗了,但也无法用于后续平纹布织造的。

    棉布的任督二脉,是“走锭精纺机”,也就是骡机纺纱。

    这玩意一旦搞出来,后续一片通途,直接可以上蒸汽机。这也是刘钰这边谋划的印度纺纱大失业的危机传导的技术基础。

    但是,在不尝试之前,谁知道呢绒的工业化生产实际上比棉布难度大?

    谁能想到,在中世纪晚期,就能出现手工业工场、数百人雇工梳毛的羊毛纺织业,实际上比棉布更难工场化或者工厂化生产?

    在哈利法克斯伯爵看来,大顺的“绝对优势”是棉布,那么英国的绝对优势就是呢绒。

    而且,此时的现实情况,也使得英国其实在棉布产业上极端落后,整个产业链都不配套。

    北美现在的种植园主,没几个种棉花的,主要是种植烟草、谷物、蔗糖、靛草这些东西。靛草还是英国这边给补贴。

    英国现在有棉产业基础的,就一个兰开夏,而且兰开夏的棉布还不能复制。因为兰开夏棉布产业的发展,是以兰开夏的湿润气候为基础的,可以纺出来比别处更为有韧性的棉纱。

    而且,英国的一些刚起步的棉产业,很多也是以印度的棉纱、棉花为基础的。

    现在印度确定是丢了,那么棉布产业在哈利法克斯伯爵看来,实在是没必要再继续扶植了。

    不如,豪赌一把,把呢绒的工业化,给赌出来,重新以成本优势占据欧洲市场。

    棉布和呢绒,毕竟是两种布料。棉布不可能完全取代呢绒,反倒是和亚麻布产业不共戴天。

    这也不能说哈利法克斯伯爵脑袋有问题,任何技术进步,总有赌对的、赌错的。就连后世最常见的交流电、直流电,不也有两条技术路线对赌的故事嘛,凭借过去的经验来赌呢绒,肯定不能算错。

    至少,要比在旧的航海法基础的贸易体系内一路狂奔的皮特,更接近于勇闯新时代。

    这种时候也不可能有人跑来告诉他:呢绒工业化生产,比棉布难。

    而哈利法克斯伯爵一旦在心理层面多少接受了自由贸易的理论,那么在一些管制贸易的问题上,他就能找到自我解释的逻辑。

    比如,他仍然支持对法国的蜜糖征税。

    当然,那些支持保护主义和重商主义的人也支持。

    但是,同一件事,可以用不同的经书解释。

    以保护主义和重商主义的经书来解释,对法国蜜糖征税,保护的是英国的种植园产业。再不保护,种植园都得破产。

    而以自由贸易的经书解释,那就不是为了保护英国的种植园产业才征税的。

    而是,从绝对优势的角度,新英格兰生产朗姆酒是有优势的。新英格兰生产朗姆酒、法国种植园生产蜜糖,用蜜糖换朗姆酒、用朗姆酒换蜜糖,这是一个双方都受益的贸易。

    只不过,朗姆酒作为优势产业,且是巨大优势产业,站在政府的角度来看,这当然是要征税来维系政府的运转。

    但是,因为对北美基层控制无力,所以没办法,只能在原材料端,也就是蜜糖上,征税。

    这笔税,其实应该叫“酒税”,只不过因为无法控制新英格兰,所以这个酒税以糖税的方式征收。

    虽然,按照自由贸易的赋税理论,应该不收工商税、利润税、资本税,只应该收地租土地税。但是,地主这不是谁也惹不起嘛,国内的托利党惹不起,那些种植园主就惹得起了?

    是以,新英格兰的朗姆酒产业都这么大的绝对优势了,收点税维系政府运转、保障安全,这不是也说得通吗?

    同一件事,用不同的经书,都能解释通。如果北美那边真的纠结无代表则不纳税的事,也完全可以把北美的代表拉到议会里。

    玩人口选区,此时英国人口是北美的三倍,绝对优势。

    玩僵尸选区,英国议会玩了这么多年了,每年辉格党和托利党都忙着在那些僵尸选区使劲儿贿赂,这就更不用提。

    所以,哈利法克斯伯爵对战后谈判的态度,也是非常明确的。

    争取大顺把贸易中心放伦敦。

    放开管控贸易,反正东印度公司之类的垄断公司已经死了,征收进口关税即可。

    放弃棉布产业,把未来赌在呢绒这个英国的传统优势行业上。

    支持富兰克林的北美入议会、但反对一王二议会、极力促成一王一议会的模式。

    保证土地税不变,至少不会提升。

    许诺对华贸易的关税作为国债偿还的抵押,提振金融信心,稳住此时已经崩溃的伦敦金融市场。

    批准53年的犹太入籍法生效,拉拢此时正在抛售债券的西班牙裔犹太人,请他们帮着稳住金融市场。

    以“不会以增加土地税偿还国债”的承诺,和托利党解禁问题拉拢托利党,和辉格党乡村派。

    以快速停战,拉拢西印度商会。因为战争让西印度商会损失惨重,大顺救援了塞内加尔,西班牙古巴参战,使得三角贸易直接被截断。大顺的重型武装商船和巡航舰的群狼战术,已经让西印度商会的人受不了了。

    以支持自由贸易的人,打压东印度公司。反正东印度公司已经死了,债务爆炸、殖民地全丢、东方贸易被切断、茶丝棉布三大贸易品已经断了一年多了,已经救不活了。而且,就算想救,也救不了,难道真的反攻回马六甲?

    以皮特的惨败,借助爱国者党想要切割的机会,拉拢乔治·格伦维尔,组建一个保王党、托利党、苏格兰人和分裂后的爱国者党为核心的内阁,迅速求和。

    强化1745《民兵法》,征召服役,准备镇压兰开夏棉纺织业起义——这个《民兵法》别看名字叫民兵,商鞅若是看完条款,肯定直呼内行。

    当然英国的军役一直奇葩,毕竟是能奇葩到去北美驻扎,当兵的争相扛活,卷的当地工资下降,引发了北美底层扛活的大为不满的神奇军队。

    之所以要强化民兵法,因为民兵有轮戍制,主要是防止都是当地人,不好下狠手,所以各个郡的民兵要轮戍,到时候都不认识,下手的时候就可以可劲儿来了。而不管是托利党还是辉格党,都不喜欢常备军,只能靠各地士绅组建的轮戍民兵。

    而这个时候提民兵法,是因为约克郡、林肯郡,已经爆发了叛乱。叛乱的原因,是战事不顺,有人在传播消息,议会可能要求强制服役和海外作战,去汉诺威。

    再不给说法,国债偿还和兵役强制海外作战的谣言,就真的要引发骚乱了。理论上,民兵是不能出国作战的。约克郡那边的骚乱,担心的就是修改民兵法,让民兵可以出国作战。

    国债不赶紧给说法,是英国三十万户中产以上的家庭,要造反。

    民兵不赶紧给说法,是英国那些连30两白银的不服役罚款都交不起的底层,要造反。

    这可都比顶层那点大商人要可怕,况且只要土地税问题稳住托利党和乡村辉格党,再加上稳住国债购买阶层和最底层,还是可以完成老国王初死、战争极度不顺情况下的政权交接的。